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 , 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 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 , 增进友谊 , 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 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 , 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 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 , 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
【中国茶道的四个特点】中国茶道 , 就其构成要素来说 , 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
(一)环境
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 , 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 , 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 , 因而需要一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 。茶道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 , 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 。茶道环境有三类 , 一是自然环境 , 如松间竹下 , 泉边溪侧 , 林中石上 。二是人造环境 , 如僧寮道院、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 。三是特设环境 , 即专门用来从事茶道活动的茶室 。茶室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 , 茶室的室外环境是指茶室的庭院 , 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 。室内环境则往往有挂画、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 。尤其是挂画、插花 , 必不可少 。总之 , 茶道的环境要清雅幽静 , 使人进入到此环境中 , 忘却俗世 , 洗尽尘心 , 熏陶德化 。
(二)礼法
茶道活动是要遵照一定的礼法进行 , 礼既礼貌、礼节、礼仪 , 法即规范、法则 。夫珍鲜馥烈者 , 其碗数三 , 次之者 , 碗数五 。若坐客数至五 , 行三碗 。至七 , 行五碗 。若六人已下 , 不约碗数 , 但阙一人 , 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陆羽《茶经》五之煮)此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 。
童子捧献于前 , 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 。客起接 , 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 。乃复坐 。饮毕 , 童子接瓯而退 。话久情长 , 礼陈再三 。(朱权《茶谱》序)此为宋明点茶道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 , 颇为谨严 。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 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仪容、态度、语言、动作 。茶道之礼有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 。
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 , 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 , 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 。
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 , 与时偕行 。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 , 礼法有不同 , 但有些基本的礼法内容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
(三)茶艺
茶艺即饮茶艺术 , 茶艺有备器、择水、取火、侯汤、习茶五大环节 , 首先以习茶方式划分 , 古今茶艺可划分为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其次以主茶具来划分 , 则可将泡茶茶艺分为壶泡茶艺、工夫茶艺、盖碗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 。再次则以所用茶叶来划分 。工夫茶艺依发源地又可划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 。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和载体 , 是茶道的必要条件 。茶道离不开茶艺 , 茶道依存于茶艺 , 舍茶艺则无茶道 。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 , 但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 。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 , 作为一门艺术 , 也可以进行舞台表演 。因此说 , 表演茶艺或茶艺表演是可以的 , 但说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则是不妥的 。因为 , 茶道是供人修行的 , 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 , 可表演的是茶艺而不是茶道 。
(四)修行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 , 是茶道的宗旨 , 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 。中华茶道的修行为性命双修 , 修性即修心 , 修命即修身 , 性命双修亦即身心双修 。修命、修身 , 也谓养生 , 在于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见性 。性命双修最终落实于尽性至命 。
推荐阅读
- 安化松针是什么茶,安化松针的历史渊源
- 普洱茶与清廷的缘份
- 工夫红茶,步骤
- 我国茶馆的历史
- 领略藏族的酥油茶
- 喝立顿红茶品质特征
- 中国传统茶文化有哪些
- 正山小种冲泡技巧,榴莲奶盖
- 下 红茶研究院︱影响红茶变质的环境条件
- 信阳,名茶之乡的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