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就像一块保留地,内涵隽永却又无声无息 。明朝中后期,世界红茶鼻祖红茶就诞生在桐木关 。
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发展经济,减轻民众负担,下旨罢造团茶,改贡散茶,一向以团茶龙凤饼着称的武夷贡茶,在改制散茶时,因其制作散茶的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散茶品质低劣,走入了有史以来最低谷 。从清代周亮工的记载:前朝不贵闽茶,即贡茶亦只备宫中盏之需 。可以看出当时改制散茶后,武夷茶处境的尴尬 。
明朝中后期的某年(1568年),在采茶的季节,有一支军队路过于此,晚上驻扎于今天的桐木村,当地茶农未曾见过如此动乱场面,当天已采摘的茶青没有来得及制作茶叶,第二天已经发酵 。为了挽回损失,茶农以当地马尾松干柴进行炭焙烘干,并通过增加一些特殊工序,以最大程度保证茶叶成份 。制成的茶叶运往镇上销售,本是无心之作的茶叶,却受到大量茶客的欢迎与喜爱,接下来订单逐年增多,需要整个桐木都全力生产此种茶叶,才可勉强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使得桐木远近闻名 。
16世纪末17世纪初(约1604年),正山小种被远传海外,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随即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并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 。自此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历史上成为中国红茶的象征,成为世界统饮名茶 。
正山小种红茶最辉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 。据史料记载,嘉庆前期,中国出口的红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种红茶的名义,鸦片战争后,正山小种红茶对贸易顺差的贡献作用依然显着 。在正山小种红茶享誉海外的同时,福建的宁德、安徽的祁门等地也开始学习正山小种红茶的种植加工技术,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技艺也逐渐地传入国内各大绿茶、泉城绿、泉城红、乌龙茶、普洱茶产区,最终形成了如今闻名全国的工夫红茶 。
明末时期,崇安县令为重振武夷茶,引进先进的制茶技术,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 。松萝法是当时绿茶炒青的制茶法,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制茶技术 。武夷山在引进松萝法后,却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武夷山的茶农采摘茶青的时间,往往集中在天气晴朗的上午进行 。大量堆积的茶青未能及时处理,自然萎凋后,有些会在堆积中发酵,而萎凋后的茶青炒制后,再烘干,会出现茶汤色变红的现象 。也可以说,正山小种红茶技术的发现,是一个巧合过程 。
正山小种红茶繁荣于17世纪,美尤克斯《茶叶全书》的茶叶年表记述,1705年,爱丁堡金匠刊登广告,绿茶(GREENTEA)每磅售十六先令,红茶(BLACKTEA)叁十先令 。英传记作家玛丽返蓝尼夫人记当时茶价为红茶(BOHEA)二十至叁十先令,武夷(BOHEA),中国福建省武夷(WU-1)山所产的茶,通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BLACKTEA) 。由于正山小种红茶茶味浓郁、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远销英国、荷兰、法国等地 。老茶师、英国人诺顿夸奖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 。
英国17世纪着名诗人拜伦在他着名的长诗《唐璜》里写道:我觉得我的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称正山小种红茶为武夷红茶,给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 。
【历史传奇正山小种】1734年崇安县令陆延灿着《续茶经》中即称:武夷茶在山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
19世纪70年代远销欧美各国,年产量2 。4万担之多 。后因战事频繁,产量逐减,至1949年产销几乎绝迹 。50年代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最高年产量达2万担左右 。正山小种红茶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国内外消费着面前 。
正山小种红茶在桐木关延续了四百年的传奇 。桐木关便是红茶鼻祖百年传奇的载体之一 。
2005年以前,正山小种红茶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只不过是一种红茶而已 。其发源地桐木关在众多的中国茶村中并无太多的特别之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山小种红茶每公斤售价不足20元,山上茶园荒芜,生产工艺濒临失传 。在正山小种红茶处于最低谷时,仓库里积压着上百万元的茶叶无人问津,茶青无人采摘,制茶季节几乎闻不到茶香,有的村民甚至改种毛竹 。但就是那看似普通的几万颗茶芽彻底地改变了桐木村、彻底地改变了正山小种红茶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责编:程丹彤)
推荐阅读
- 茶树的传说与典故
- 斯里兰卡的茶历史
- 隐没在中国历史书中的茶马古道
- 历史上单雄信和李世民什么仇 隋唐演义单雄信为什么不降李世民
- 袋泡茶的历史起源 早期的袋泡茶是怎样的
- 端午茶的历史与传说
- 茶叶的传播是跟随着人口的大迁移
- 柚子茶的历史 快来看看吧
- 内蒙古茶叶在历史上发展之路
- 自古流传的茶名品 跟人有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