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脸色发黄的人往往是那些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的人,而中医认为肝气郁结又是造成心情不畅的重要原因 。肝气郁结会使气血瘀滞,脸色也会发黄 。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女性,遇到事情总是闷在心里,不会倾诉出来,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感到胸闷、不想吃东西、肚子胀,甚至经常打嗝、叹气,脸色也慢慢变得暗沉发黄,有的人甚至还会长出色斑 。这种斑中医叫做“肝斑”,因为长出斑的原因在于肝气郁结 。
肝经不顺的人也会经常生闷气,感觉心情郁闷,当然也会有“面子”问题 。肝经的路线从足至头,行经面部,肝经不通,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脸色也会慢慢变黄,最终变成“黄脸婆” 。那么,脸色发黄要怎么调理呢?其实,有一个穴位能够帮助我们解除这个烦恼,那就是行间穴 。
刺灸法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放散至足背 。
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放散至足背部 。
艾灸方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按摩行间穴方法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 。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
按摩的时候,用大拇指点按在行间穴的位置,轻轻按揉3分钟左右,稍微用力,以感觉压痛为度 。如果是懒得用手按,也可以光脚,用一只脚的拇趾去踩另一只脚的行间穴位置,这样时不时踩一下,也能够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
经常抽烟喝酒或者患有肝病的人可以点燃艾柱来刺激行间穴,每天把点燃的艾柱挂在行间穴上方,停留10分钟左右,每天热灸1次 。这种方法对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
行间穴解析行间为经穴名(Xíngjiān LR2) 。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属足厥阴肝经 。行间是足厥阴肝经的荥穴,五行属火 。行即行走,间即中间,此穴在第一、二趾缝端,经气行走其间,故名行间 。
行间 。行,行走、流动、离开也 。间,二者当中也 。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 。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 。
肝经荥穴 。荥,极小的水流也 。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 。
本穴属火 。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
附注:肝经荥穴 。
特异性:五输穴之一,本经荥穴,五行属水 。
实验研究针刺行间穴,可使不同代偿功能的原发性青光眼的眼压在短时间内下降;若与人中、后溪配伍,针治因血钙降低而引起的手足搐搦症,可使血钙增高,症状消失 。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癫疾短气,呕血,胸背痛,行间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主心痛,色苍苍然,如死灰状,然终日不得太息 。
《针灸大成》:主妇人小腹肿,面尘脱色,经血过多不止,崩中,小儿急惊风 。
《医宗金鉴》:治小儿急慢惊风,及妇人血蛊癥瘕,浑身肿,单腹胀等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