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穴( 二 )


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 , 小儿腹泻 , 痢疾 , 便秘 , 胆囊炎 , 肝炎;
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 , 子宫内膜炎 , 功能性子宫出血;
其它:肾炎 。
穴位配伍天枢穴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
天枢穴配气海穴治绕脐痛;
天枢穴配上巨虚穴 , 下巨虚穴治便秘、泄泻 。
天枢穴配足三里穴 , 有和中止泻的作用 , 主治小儿腹泻 。
天枢穴配足三里穴、内关穴 , 治消化不良、腹泻 。
天枢穴配上巨虚穴 , 有解毒清热化湿的作用 , 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
天枢穴配上巨虚穴、曲池穴 , 治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
天枢穴配上巨虚穴、阑尾穴 , 有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 治急性阑尾炎 。
天枢穴配足三里穴、大肠俞穴 , 有温通气机 , 调理肠腑的作用 , 治肠麻痹、便秘、肠炎。
天枢穴配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穴 , 治急慢性肠炎 。
天枢穴配中极穴、三阴交穴、太冲穴 , 有疏肝理气 , 调经止痛的作用 , 治月经不调和痛经 。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而灸之 , 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针刺方法直刺1~1.5寸 , 局部有酸胀感 , 可扩散至同侧腹部 。
直刺0.8~1.2寸 , 局部酸胀 , 针感可向同侧腹部放散 。
针尖略向上斜刺 , 针感可沿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上行至不容穴 。
针尖略向水道穴方向针刺 , 针感可沿足阳明胃经下行至归来穴 。
艾灸方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 , 艾条灸15~30分钟 。
注意:孕妇不可灸 。
天枢穴解析天枢为经穴名(Tiānshū ST25) 。出《黄帝内经灵枢·骨度》 。别名长溪、长谿、谷门 , 循际、长谷、大肠募 。属足阳明胃经 。天枢为大肠的募穴 。天即天空 , 枢即枢纽 , 脐上为天属阳 , 脐下为地属阴 , 平脐高度则相当天地间枢纽部位 , 穴在脐旁 , 故名天枢[1] 。主治腹痛 , 腹胀 , 肠鸣 , 泄泻 , 痢疾 , 便秘 , 肠痈 , 热病 , 疝气 , 水肿 , 绕脐切痛 , 赤白痢疾 , 细菌性痢疾 , 呕吐 , 纳呆 , 癓瘕积聚 , 疟疾振寒 , 热甚狂言 , 肠道蛔虫症 , 肠梗阻 , 阑尾炎 , 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 急性胃肠炎 , 小儿腹泻 , 过时不止 , 淋浊 , 脐疝 , 黄疸 , 腰痛 , 胆囊炎 , 肝炎 , 月经不调 , 子宫内膜炎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痛经 , 经闭 , 赤白带下 , 崩漏 , 带下 , 产后腹痛 , 肾炎等 。
天枢别名长溪穴 , 谷门穴《针灸甲乙经》 , 长谷穴 , 循际穴 , 谷明穴 , 补元穴 , 循元穴 , 大肠募《备急千金要方》 。
天枢 。天星名 , 即天枢星 , 为北斗星的北斗一 , 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 , 右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 。该穴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 , 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 , 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 。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方面 , 一是太乙穴、滑肉门穴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 , 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 , 胃经上、下两部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 , 因其气血饱满 , 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 , 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 , 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 , 故名 。
长溪、长谷 。长 , 源源不断也 。溪 , 水流的路径也 。谷 , 狭谷也 。长溪、长谷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 , 向外输出源源不断 。本穴物质由胃经上下二部汇聚而成 , 其气强盛 , 源源不断地输往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 , 故名 。
谷门、谷明 。谷 , 胃气也 。门 , 出入的门户也 。明 , 可见之物也 , 指本穴气血强盛 , 外输气态物为可见之物 。谷门、谷明名意指胃气由本穴源源不断地输送大肠经 。理同天枢名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