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在紫砂圈内疯狂流行

【私人订制在紫砂圈内疯狂流行】近两年来,东莞紫砂市场日趋萎缩,有商家营业额在一年内下滑了70% 。而东莞藏家和玩家出现两极分化,也开始玩起私人订制 。国内著名紫砂收藏家张明强近日造访东莞,他认为,由于经济不景气,不少做企业的玩家不得不抛壶换现,或许正是捡漏的好时机 。必争之地:紫砂圈内十分看重东莞市场
很少有人注意到东莞市场是如此重要 。在宜兴紫砂圈内,东莞已成华南地区必争之地 。宜兴紫砂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在接受南都采访人员采访时曾表示,东莞是藏茶之都,加之制造业发达和民间资本活跃,东莞的土豪们频频光顾宜兴的紫砂壶店 。相对比珠三角别的城市,东莞人是宜兴的常客 。而宜兴的紫砂高工大师们,也自然而然看重东莞市场 。
茶叶对紫砂市场带动明显 。南都采访人员近日走访调查发现,包括万江汽车总站、石美、道滘、东城等地的茶叶市场,几乎每家茶叶店都会配备茶具销售区,紫砂类产品当然是主角,涵盖紫砂壶、紫砂茶宠、紫砂陶塑、紫砂配件等 。而紫砂专营店的规模也相当可观,以石美茶叶交易市场为例,总共600多家店铺中,紫砂类专营店占到了近百家 。
目前尚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对东莞紫砂产品的市场份额进行专项统计,但来自东莞市收藏家协会的一项初步统计数据表明,东莞的紫砂壶爱好者和玩家,至少超过了2万人 。由于没有专门的民间组织,玩壶者都是通过小圈子进行交流 。
陈升是东莞首批尝到炒茶甜头的人 。上世纪90年代初,他卖掉自己的工厂转型做茶叶生意 。1999年,他开着大卡车从宜兴拉回一车紫砂壶 。短短两三个月,我这一车壶就全部卖光了,有个长安的老板一次性就买了100只 。陈升后来成为一个玩壶圈的召集人,这样的老板壶友在他们圈内有10多个 。
前些年紫砂市场行情一直飙涨 。50出头的谈金华,1997年在莞城区开专卖店,这是东莞第一家宜兴人开办的紫砂壶店 。那时,如今的市政府所在地还是一片农田,几乎没有人知道紫砂壶,更不晓得顾景舟、汪寅仙等紫砂大师 。2000年,从谈金华手上卖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的紫砂壶,也才500元左右 。如今没有数十万元根本买不到,10多年过去,价格上涨百倍 。
如今好年景不再 。陈升向采访人员透露,去年他的紫砂销量,跟前年相比下滑了70% 。
好景不再:行情正进入低迷期
行情最好是在2005-2009这几年,东莞人爱喝茶藏茶,爱屋及乌就喜欢上了茶壶,有的人一下单就买成百上千只 。店主范毅群说 。在莞城光明路的一条短短500米的街道,聚集着大大小小6家紫砂壶专营店,老板全都操宜兴口音 。这条街卖茶壶的,都来自宜兴 。范毅群就是其中一家店的店主,夫妻两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从宜兴来到东莞,靠着紫砂壶买房落了户口 。起初,范毅群自己也亲手做壶,但后来他逐渐发现,做壶并没有卖壶赚钱 。
他说,紫砂壶分商品、工艺品、艺术品三个档次:商品壶价格低,一般在5000元以下,属于实用型,在茶市酒楼等销售较多,是东莞紫砂市场消费的大头,约占据6成以上;工艺品,则是针对一般玩家,价格5000-5万不等,占紫砂份额的三成;艺术品,市场价至少5万以上,只有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和收藏投资眼光的大玩家才玩得起,在东莞紫砂市场仅占一成 。
玩壶讲圈子,这么多年积累下来,范毅群身边吸引了一大批壶友,范说他们中有公务员、企业主甚至一般小白领,只要有好壶从宜兴回来,一个电话打过去,壶友们便蜂拥而至 。价格从数千到数万,甚至数十万也不足奇 。
但从去年开始,范毅群怎么打电话,壶友们开始没空了 。吃饭喝酒,大家肯定说没问题,但一提到买壶,都开始说有事情,忙不过来了 。说到市场惨淡,范毅群点了一支烟,露出惆怅的神情 。他身边卖壶的老乡都遇到了这样的困境,最惨的一个月内都没卖出一只壶 。
在跟壶友们交流中,范毅群得知,现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很多玩壶的企业主都或多或少出现资金问题 。而公务员这一块,由于八项规定及反腐的推进,对高端紫砂壶更是望而却步 。
忍痛卖壶:土豪级大玩家企业走下坡路
壶友老黎忍痛卖壶的事情也在圈内流传 。老黎是东莞中堂本地人,一家纸业公司的股东 。20年前,他开始接触茶叶、钟情普洱,随后陷入玩壶而不可自拔 。关于老黎其人,圈内盛传着多个版本,但无一例外都承认:他是茶一闻便能定年份,壶一摸就知谁做的,绝对骨灰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