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行冠礼时依次加哪三种冠 古代男子加冠代表什么意思( 二 )
周代冠礼,士依《仪礼·士冠礼》,年二十而行,三加,初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即拥有人治权 。缁布冠为太古之制,冠礼首先加缁布冠,表示不忘本初;再加皮弁,象征将介入兵事,拥有兵权,所以加皮弁的同时往往配剑;三加爵弁,拥有祭祀权,即为社会地位的最高层次 。周代天子、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冠礼另有不同,天子冠礼年龄,古籍说法不一,有十二岁、十五岁、十九岁等 。仪程或为四加,《大戴礼》云:“公冠四加,三同士,后加玄冕 。天子亦四加,后加衮冕 。”
汉代极重冠礼,《后汉书·儒林列传》载,周防年十六,仕郡小吏 。世祖巡狩汝南,召掾史试经,见他“尤能诵读”,欲拜为守丞 。而周防“以未冠”,不能从命 。
汉代皇帝冠礼称加元服,汉惠帝行冠礼,宣布“赦天下”,开帝王行冠礼而大赦天下之始 。汉昭帝加冠,大加赏赐、减免税赋、普天同庆 。昭帝加元服,为与臣下冠礼区别,还专撰冠辞,为后世帝王另撰冠辞之始 。
汉代士庶冠礼,据东汉与“经神”郑玄齐名的“学海”,经学家何休所制冠礼,参用《仪礼·士冠礼》而简化,为一加 。
魏晋时,皇帝的冠礼在正殿举行,并且开始以乐伴奏 。从南北朝到隋唐,冠礼一度废而不行 。南北朝时,南朝宫廷还有一些皇家冠礼,中原则完全陷入五胡乱华的空前动荡 。
隋唐恢复了汉家礼仪,唐天子、皇太子、亲王、品官等,都制定了各种等级的冠礼 。不过,实行的并不是很多 。经过汉后数百年的冲击,冠礼衰弱之势明显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冠礼,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说当时有一位名叫孙昌引的人,“独发愤行之”,冠礼毕,仿当年赵文子见栾书等的故事,次日上朝,希望众卿士能对他有所教导 。到外廷后,孙氏荐笏对卿士说:“某子冠毕 。”不料众卿士莫名其妙,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说:“这与我有何相干?”文武大臣哄堂大笑 。可见,朝廷的大臣已不知冠礼为何物 。
宋代的一些士大夫痛感佛教文化是对大众的强烈冲击,主张要在全社会复兴冠、婚、丧、祭等礼仪,以此弘扬儒家文化传统 。司马光痛心疾首地说:“冠礼之废久矣 。近世以来,人情尤为轻薄,生子犹饮乳 。巳加巾帽,有官者或为之制公服而弄之 。过十岁犹总角者盖鲜矣 。彼责以四者之行,岂能知之?故往往自幼至长,愚騃如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 。”
他认为废除冠礼,使得人情轻薄,自幼至长不知成人之道,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所以,司马光在其《书仪》中,制订了冠礼的仪式:男子年十二至二十岁,只要父母没有期以上之丧,就可以行冠礼 。为了顺应时变,司马光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使之易于为大众掌握 。此外,还根据当时的生活习俗,将三加之冠作了变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头 。《朱子家礼》沿用了司马光《书仪》的主要仪节,但将冠年规定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从学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义之方,然后冠之,斯其美矣 。”
宋代士大夫还在冠礼的年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和争论 。有人援引《左传》中鲁襄公十二而冠的记载,主张将冠礼年龄提前到十二岁,理学家程颐坚决反对 。他说,“此不可 。冠所以责成人,十二年非可责之时 。”他认为,既冠矣,就必须责以成人之事,否则就成了虚礼 。如果冠礼之后不能责以成人之事,则终其一身都不能期望他成人,所以,“虽天子诸侯,亦必二十而冠 。”
元朝蒙古入主中原,史载,“元之五礼,皆以国俗行之,惟祭祀稍稽诸古 。”宫廷没有冠礼,而民间仍有保存 。
明朝迅速恢复了被破坏的华夏礼仪制度,冠礼实现了第二次复兴 。明洪武元年诏定冠礼,从皇帝、皇太子、皇子、品官,下及庶人,都制订了冠礼的仪文,总的来看,明代冠礼比较盛行 。
【古代男子行冠礼时依次加哪三种冠 古代男子加冠代表什么意思】清军入关,华夏衣冠文化再度遭受了空前严重的破坏,冠礼进入了自南北朝以来第二次长时间的沉沦期 。清初剃发易服政策直接摧毁了华夏衣冠礼仪的文化土壤,衣冠发式俱毁,成为至深的民族耻辱和伤痛 。清廷颁布“十从十不从”政策,其中,“老从少不从”使清初幼儿仍可保留汉族发式、著童子服,及至成年,还可勉强行冠礼,但行礼之日即剃发之时,汉民族从此告别了延续几千年的加冠礼仪 。在社会整体全面文化环境下,冠礼逐渐湮灭在
推荐阅读
- 风水学是迷信吗
- 美国非裔男子遭暴力执法死亡事件引发的思考 美非裔男子弗洛伊德死亡事件
- 水库开闸泄洪 大坝放水男子跳进激流
- 怎么用普通纸自制油纸
- 警察开枪击毙 男子向民警开枪被击毙
- 米饭|男子为了逃避做家务,学女朋友做了美甲,上厕所时“破防”了
- 古代如何保存食物 古人没有冰箱是如何保鲜的
- |女子要求在美甲店相亲,男子苦等8小时还买单:你猜成没成?
- 四川大洪水 四川最新洪水新闻
- 杭州妻子被杀后被丈夫分尸丢进钱塘江 杭州男子杀妻分尸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