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穴位位置标准定位:关门穴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
【关门穴】关门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3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3寸” 。
文章插图
关门穴的准确位置图
一说“在梁门下五分”《外台秘要》 。
关明在梁门下、太一上一寸《千金翼方》 。
取穴方法仰卧位,在脐上3寸,建里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
关门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仰卧取穴 。
仰卧位,当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中点下1寸,旁开中线2寸处取穴,横平内侧的石关、建里 。
解剖位置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
关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 。血管、神经分布同梁门 。皮肤由第7、8、9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 。腹直肌位于腹壁前正中线的两侧,起于耻骨联合和耻骨嵴,止于第5至第7肋软骨和胸骨剑突的前面 。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腱划断,该肌由第5至第12肋间神经支配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 。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壁 。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腹壁静脉分布;深层有肋阅神经、动脉和腹壁上动脉分布 。
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并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通过 。
关门穴的作用关门穴意义: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地部经水 。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内外,经水则循胃经下行 。
文章插图
功效作用关门穴有固化脾土调理肠胃,利水消肿,调脾胃,通肠腑的作用 。
关门穴承前穴之意,为胃气出入之处,交通开阖,有关出纳,有调理胃气之功,主治不思饮食 。
胃肠近旁各穴,多称门、称关,因其功用为交通开阖,有关出纳也 。《内经》:“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 。”刺本穴可以调胃,故以治痞满诸症 。
主治疾病关门穴主治腹痛,腹胀,急慢性胃炎,胃炎,胃痉挛,急慢性肠炎,肠鸣,泄泻,食欲不振,水肿,脘腹胀满,绕脐急痛,身肿,泄痢,遗溺,便秘,痰饮,纳呆,胃痛,呕吐,遗尿,腹水等 。
关门穴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食欲不振、水肿 。
关门主治脾胃、肠腑等疾患: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绕脐急痛、身肿、泄痢、遗溺、便秘、痰饮等 。
现代多用关门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等 。
关门穴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纳呆,身肿等 。
关门穴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遗尿 。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肠炎,腹水,便秘;
其它:遗尿,水肿 。
穴位配伍关门穴配足三里穴、水分穴治肠鸣腹泻 。
关门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下巨虚穴、关元穴,有健脾行气,和中消胀的作用,主治腹胀,腹痛,消化不良 。
关门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治腹胀 。
关门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治消化不良 。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
针刺方法直刺0.8~1.2寸,局部沉重发胀 。
艾灸方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
关门穴解析·关门 。关,关卡也 。门,出入的门户也 。该穴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水为满溢之水,量小,但因其由上而下,故有脾土微粒随水而下 。经水传至本穴后,由于受腹内部的外散之热及胃经区域自身之热,经水气化为枯竭之状,脾土物质随之屯驻,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
·关明 。关,关卡也 。明,明白可见也 。关明名意指胃经中运化的脾土微粒明白可见 。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受腹部外传之热后而不断气化,水液气化干涸后随经水冲行的脾土微粒变得清楚可见,故名 。
·关门为经穴名(Guānmén ST22) 。出《针灸甲乙经》 。《千金翼方》作关明(《千金翼方》:“关明在梁门下、太一上一寸”) 。属足阳明胃经 。关指关隘,门即门户,穴在胃脘下部,约当胃肠交界之关,如同门户,故名关门 。主治腹痛,腹胀,急慢性胃炎,胃炎,胃痉挛,急慢性肠炎,肠鸣,泄泻,食欲不振,水肿,脘腹胀满,绕脐急痛,身肿,泄痢,遗溺,便秘,痰饮,纳呆,胃痛,呕吐,遗尿,腹水等 。
推荐阅读
- 中枢穴
- 神庭穴
- 水沟穴
- 按摩太乙穴位的作用 太乙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 针灸哪些穴位治脂肪肝
- 女人2个“不老穴”,百分之九十九女人不知
- 8个穴位治8种常见病,保你一辈子健康
- 中医推荐四个穴位,保障你的肠胃健康
- 开加湿器要关闭房门吗 用加湿器开门还是关门
- 经络养生中的自我点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