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十大名观( 二 )


中国道教十大名观

文章插图
 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 。此处西接蛇山尾部,山势至此伏而又起,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于”命名 。
该观始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邱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 。长春观建后屡遭兵毁,清同治二年(1863年)依明代形式重建,使“庙貌森严,回复壮观”;1931年再次修缮,布局重臻完善 。全观面临武珞路,背依双峰山,依山而筑,层层递进,错落有致 。中为5重大殿,现存4重,依次为灵宫殿(供奉镇守山门之神王灵富)、太清殿(供奉太上老君)、七真殿(供奉丘处机等七位真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像) 。东西4院,原为乾坤两道清修之所,现保存部分建筑 。
长春观是我国古老的道教丛林之一,历史悠久,道学渊源 。每逢庆典之日,举行活动,甚为壮观 。有素餐馆和道教特色门诊各一处,为各地游人和道家信徒又添一层风趣 。
七、龙虎山正一观
中国道教十大名观

文章插图
 龙虎山正一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 。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 。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 。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一观 。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人,俱铜像俗金,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东西建钟鼓楼 。是道教著名宫观之一 。
八、真武山道观真武山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城的西南,在鄂西北有“小金顶”之称 。“大金顶”则是指湖北省丹江口市(古均州)的武当山 。
在传统习惯中,朝均州武当山者,先要来到襄阳真武山,给真武大帝上表章,算在真武大帝处报了到 。有钱财和精力者当继续去武当山天柱峰朝金顶,钱财精力不足或患病者可就此回转,也算实现了朝拜真武大帝的心愿 。
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道观 。当时“管运武当山琉璃诸物”的船只数以万计,停泊在真武山的汉江中 。突然兴起了狂风巨浪,众方骇惧,只见祥光数现,随即风平浪静,水天一色 。众人皆说是真武大帝显灵,于是在山上修建了真武观 。
崇祯年间,道观被毁 。清顺治年间,又重建了真武殿、娘娘殿、老君殿等殿堂 。此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真武山的香火仍然十分旺盛 。“文化大革命”期间,道观被拆毁 。1994年开始复建 。其中祖师殿、圣公圣母殿、钟楼、鼓楼等已经建成,道观初具规模 。灵官殿等建筑亦已陆续动土,古观复兴在望 。
九、武乡会仙观武乡会仙观位于山西长治市武乡县城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 。南宋昔羽道士贾志韬会仙于此,故以得名 。创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本观道士李洞仁协同道长任守明筹资重修,至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竣工 。
会仙观层峦叠嶂,林木苍翠,山青水秀,风景怡人 。殿宇背山面水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 。中轴线上,南为倒座戏台三间 。关帝殿居戏台之后,筑于高台之上,悬山顶 。屋顶脊兽皆备,筒板布瓦装修,通间格扇菱花装饰,图案考究 。玉皇殿位居关帝殿之后,台基高峙,踏道整齐 。三清殿为观内的一座主殿 。砂石砌筑台基,台明高峙,殿身宽阔五间六柱 。前檐用大额枋,斗拱疏朗,用材硕大 。梁架规整,结构紧俏,单檐九脊顶 。屋坡深远,举折平缓,形制古朴,为宋金遗构 。中后两院左右为阎王殿、奶奶殿、东西廊庑等,共计20余间 。殿宇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观前数丈石岸托起,高峻雄伟,十分壮观 。殿内四壁绘有人物山水壁画,绘技精湛 。会仙观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十、武陟嘉应观公元1723年,大清雍正元年,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从国库里拿出288万两白银(史载,雍正元年,国库仅存白银800万两,288万两白银是大清国库一年的收入),仿造北京的故宫,在焦作武陟的黄河岸边建造了嘉应观 。
武陟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