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波浪潮

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演进史,我看到的最有 Insight 之一的分析来自知名风投家 Fred Wilson,2015 年他在自己博客上分享了这样一张图:

小程序: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波浪潮

文章插图
 
首先需要说明,上图的数据仅限于美国 。不可否认,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演进不止发生在这一个国家,因此这份研究错过了全球各地更为丰富的数据 。但即使如此,它依然给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
在细致对比全美 Top 1000 的移动网站(Mobile Web)和应用(App)用户增长情况后他们发现,移动网站的用户增速远远快于 App 的用户增速 。而且二者相差两倍之遥 。
要知道,追求高的增速、选择对的增长渠道对于创业公司和大公司都极端重要,因为增长即一切 。而这张图的价值就在于,它证实了在 2014、2015 这个互联网动能转换的关键窗口期,移动网站是获取用户的最佳渠道 。
而在 Web 转向 App 的当口,大家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手机用户只是在用 App 来访问他们以前在电脑上访问的网站而已 。
Fred Wilson 进一步做了个判断:在移动互联网起航的初期,移动网站流量大、访问人数多,但停留时间短,所以它们只能是吸引用户的入口,像商店橱窗;等用户下载并使用了 App,才算进了商店(真正赚钱的地方) 。
1
从移动网站到 App 的历史进程已然过半,很多人开始思考下一步可能的方向,比如其中的一类判断:下一波新的浪潮可能得依靠一类新的产品形态——小程序 。
在 PC 时代,流量较为分散,浏览器和网站是重点;到了移动时代,流量开始被聚合,应用商店成为利器(当然手机网页也不可或缺),此时的头部 App 们化身巨型流量孤岛;再往后发展,小程序开始承载诸多新的期待 。
这其中被屡屡提及的当属微信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等 。前者根植于微信生态体系内,后者则是不仅运行于百度App、百度地图等百度系 App,还可以运行在开源联盟成员的App上运行 。
小程序: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波浪潮

文章插图
 
对于微信而言,小程序自然是更轻量级、极用户友好的一类产品;而对百度而言,它的初衷是借由智能小程序更好地实现从信息到商品、服务的闭环,通过每一次的连接加深开发者对用户的理解,强化用户对开发者的认知 。
这种闭环意在帮助沉淀更强的用户与开发者关系链,从而让开发者建立属于自己的用户群体,持续运营用户、挖掘更大的用户价值 。
从建立连接到经营连接,这套逻辑和微软变革 windows 产品的初衷有些类似 。当年微软在纳德拉的率领下实现 Windows 的内部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大家对这家公司的认知 。
2
知名分析师 Ben Thompson 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微软曾在三个方面取得了关键突破,而这三方面都和 Windows 有关:
l 首先,微软领导层承认,其本质是一家横向公司,而不是围绕 Windows 构建的高度差异化的纵向公司 。
l 其次,微软明白了 Windows 只是芸芸众生产品的一部分,所以认可将服务扩展到 iphone、Android 和 mac 等平台 。
l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纳德拉率领微软实现了 Windows 的内部转型,让员工有机会开发客户真正想要的、不是它自己需要的产品 。
小程序: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波浪潮

文章插图
 
来详细讲讲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
其实微软在 SaaS 业务方面谋划已久 。以前,企业软件是按许可销售的:公司按席位购买软件,当软件新版本出现时,公司不一定会更新 。因此造成一种双输的结果:公司被迫使用过时软件,而供应商也无法获得新的收入 。
后来微软发现,对自己和客户而言,以订阅为基础的付费其实更有意义 。这样一来,不仅公司可以按月/年支付固定价格,获得最新、最好的软件,微软也能持续获取收入 。
而且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新策略也有优势 。因为这时候企业为软件支付的费用成了运营成本(而非过去的固定成本),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改善他们的投资回报率 。而且对微软来说,收入也更加可预测 。
复盘微软的SaaS 业务变革,它的新方案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使现有企业客户更愿意接受(可以按需更新),其二则是为新客户提供了更大便利(可以分批、按人头购买) 。
而在整个过程中,作为微软新任掌门人的纳德拉做了什么呢?他几乎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纳德拉第一个公开出席的活动就是 iPad 版 office 套装发布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