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松下,一缕幽兰香
第一次听到比尔·波特的名字,是浙江茶友沈老师关于《空谷幽兰》的推荐,“语言非常简单明了,多用白描手法,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语汇,有的只是记录和思想 。”毫不犹豫地买来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它,虽然文法上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但就是那真实的记录与独到的思想,让我不由对这位执着于中国传统文化,多次亲身探访文化故地,并把每一次体验变成朴实文字的外国老人心生敬仰 。
去年秋天,意外地从挚友大茶兄那听闻比尔·波特先生要再访中国的消息,原来他们在若干年前就因茶结缘,成了忘年交,此番再次结伴探访霞雾山,大茶兄特许我“跟班” 。茶缘,有时就是这么妙不可言,一下子把文字里的那位可爱老人拉到了我的面前 。
一身紫色的薄外套,头顶毛绒深色鸭舌帽,斜跨着一个鼓囊囊的浅棕色行囊,比尔先生一副行者的打扮,完全看不出这已是位年过古稀的老人,花白的络腮胡更遮挡不住那极具亲和力的笑容,看见我,还没等大茶兄介绍,就如相识已久的老友一般,笑着问道:“你怎么会来?”
“因为您来了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哈哈哈,那我们明天一起去霞雾山 。”比尔先生的随性爽朗的性格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的中文说得有些蹩脚,对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却让我汗颜,这都源于他对佛经和古诗的痴迷和喜爱 。年轻时,比尔先生在美国一家报纸的驻台湾办事处从事新闻翻译工作,他总是用最快的速度翻译完当日的工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佛经和古诗的阅读和翻译中,这段经历使他的文字颇有些古意和哲学的味道,也让他决意要到大陆来真正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 。
在完成了寻找终南山隐士、禅宗各代祖师的游历经历和黄河沿岸重要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之后,比尔先生又把中国古代诗人作为了他下一个探访的对象,此番我们要去探访的便是他很喜爱的元代高僧石屋清珙参禅饮茶之地 。石屋清珙的诗作已经被比尔先生翻译成英文出版,这也是他第三次追寻着石屋的踪迹来到霞雾山,在这样一个浮躁喧嚣的年代,比尔先生用一次次的亲身探寻为中国传统文化留下了最珍贵的记录 。
海峡茶道:拜读过您的几本著作,发现您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书中都有意或无意地谈到了中国茶,如铁观音、洞顶乌龙茶等,您最喜欢哪一种茶?
比尔·波特:我最喜欢东方美人,喜欢它的蜜香蜜味 。过去在福建东北部的福安和太姥山一带,也有很好的红茶 。我去太姥山拜访隐士时,有一位隐士还送我福鼎白茶(白毫银针) 。我也喜欢台湾的包种茶,它也有很棒的香气 。
海峡茶道:中国人常常把自己人生观和世界观寓于一些看来非常平常的事情中,譬如喝茶、吃饭、睡觉 。就茶而言,您觉得它体现着中国人什么样文化观念与文化精神?中国茶及中国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如何影响世界?
比尔·波特: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条块分割、四分五裂的 。因此,相同的文化观点反映在包括茶在内的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人并没有一类专门关于茶、关于艺术和关于音乐的观点 。这是中国文化的“道”,它能在中国存在数千年而不丧失其本质的精神 。我想世界上的其它文化或许能从这种综合途径中受益,但这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海峡茶道:您在《黄河之旅》的第二章《老道长与茶树仙女》中提到青岛的崂山茶,崂山茶上蕴含着中国的道家精神,您是如何看待中国茶与中国道家之间关系?
比尔·波特:在过去的5000年中,中国的道家研究了各种植物对身体和长生不老可能产生的影响 。中医就是从这种学问发展起来的,茶便是从这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植物中甄选出来的一种植物 。对于道家来说,茶并不是植物世界中最重要的植物 。茶在佛教中所起到的作用比道家来得更重要,它既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又有利于僧人的冥想 。
海峡茶道:唐代的赵州禅师有一句著名的禅偈“吃茶去”, 您是如何解读这句偈语的?您觉得中国人常说的“茶禅一味”又代表了中国茶与禅宗(佛教)之间的何种关系?
比尔·波特:赵州和尚“吃茶去”的禅偈只是《楞伽经》关于“万法唯心”之教义的例子 。“吃茶去”是为了阐发“万法唯心”,但它把整个宇宙放在一个人的手里而不仅仅是其它的概念 。至于“茶禅一味”是提醒我们如果仅仅只是说“万法唯心”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感受 。禅不是一种思想,而是茶 。思想是可以被分割的,不真实 。
推荐阅读
- 茶如人生茶道如商道
- 汉代茶道历史渊源
- 茶道故乡的人们该怎样理解茶道
- 茶艺茶道茶德相关知识介绍
- 茶道是种无私的奉献
- 明清泡茶道的茶艺 泡茶道的历史
- 韩国茶道与四大茶礼法
- 日本茶道的历史
- 明代后期茶道的特点
- 茶道中人,武野绍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