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茶文化


宫廷用茶由来已久 。唐代之前的宫廷茶俗大体情况是:东汉之前宫廷以茶为祭 , 尚无真正意义上的饮茶习俗;汉代、三国、魏晋南北朝、隋代饮茶之风传入宫廷 。唐代中期以后 , 茶饮别开生面 , 推向极至 , 不仅前无古人 , 亦后无来者 , 在皇宫茶史中独步一时 。受寺院僧人和文人饮茶的影响 , 宫廷对饮茶之道也十分重视 , 皇帝和官员将茶作为国家礼仪 。
宫廷饮茶主要在以下场合:娱乐、王子公主婚嫁、殿试、内廷赏赐、清明宴、帝王清饮、供养三宝、赐茶、接待外国来使、祭天祭祖等 。大历元年(766年)与大历五年(770年) , 朝廷先后在宜兴和顾渚设置了“贡茶院 , 专门进奉宫廷御用茶叶 。新茶出来后 , 要赶快到山里采摘 , 必须在十日之内 , 快马加鞭 , 昼夜兼程 , 于清明节前贡到 。因为“清明茶宴是宫廷清明节举行的最大的宴请活动 , 参加人员不仅有王公大臣 , 皇亲贵戚 , 还有外邦使者等 。每年宫廷举办规模盛大的清明茶宴 , 主要是显示朝廷附近怀远、和谐万邦的政治气度 。
当然 , 说到唐代茶文化 , 自不免要涉及作为茶文化重要物质载体的茶具 。陆羽《茶经》将茶具定为二十四事 , 即二十四种 , 并对各种茶具的制作和用途作了详细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宫廷的银质鎏金茶具 , 1987年5月 ,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茶具 , 系唐僖宗李儇御用珍品 。据地宫出土的《物帐碑》记载 , 这批茶具有“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 , 龟一枚重廿两 , 盐台一副重十一两 , 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 , 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重八十两等 。它展示了从烘焙、研磨、过筛、贮藏到烹煮、饮用等制茶工序及饮茶的全过程 , 且配套完整 , 自成体系 , 反映了茶文化在唐代帝王心目中是何等的神奇而伟大 , 对茶事是何等的投入;也确凿地证实了唐代宫廷茶道茶叶品牌文化的存在 , 充分再现了中国古代茶文化最高雅、最完备、最盛大的茶道仪式 , 代表了唐代茶文化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中外茶学界、茶文化界、茶禅界的专家一致认为:法门寺宝塔地宫系列唐代宫廷茶具的出土 , 是继唐代中期陆羽《茶经》问世以来 , 中国古代及世界茶文化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辉煌篇章 , 是迄今为止世界文化史上发现时代最早、器形品类最完整、制作最为精美的茶具 , 堪称国宝 。它以设计精巧的造型、寓意深刻的图纹、古朴典雅的风韵 , 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唐代灿烂的文化成就和制造精美金银器具的高超工艺水平 , 在世界是无与论比的 , 而且愈加印证了中国不仅是世界茶叶的发现地 , 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 。
【唐代宫廷茶文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