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茶艺 茶艺的由来及历史


中国茶文化因文人的重新投入又获得了活力,迅速焕发出新机,并逐渐在国内外产生新的影响 。茶艺作为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近些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传播茶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中显现出明显的积极作用 。
但因“茶艺二字出现历史不长,在理论上还不完善 。而且在茶文化的实际活动中对茶艺现有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常造成误解,并产生混淆,明显不利于茶艺的交流和发展繁荣,十分有必要进一步建设与完善 。
目前已有不少茶文化专家学者对茶艺进行了论述,也有一些涉及茶艺的相关论著,陈文华先生最近也专门详细分析了茶艺的有关问题[1],但依然对茶艺的理解不尽相同、不尽透切 。尽管对茶艺的看法仍然不一致,可已有一点开始逐渐取得共识,即:茶艺与茶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茶艺体现茶道,是茶道外在表现的一部分,也是宣传发展茶道的一种形式;茶道指导茶艺,是茶艺的内在理念,是茶艺的灵魂[1,2,3] 。能取得这种共识,应该说是茶艺理论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对茶艺的发展与完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而在对茶艺的不同理解当中,突出表现在对茶艺概念上的差别,同时对茶艺的内容理解上也有所不相同 。
为此,在此主要想从茶艺的定义茶叶品牌艺的内容两方面来进行探讨,并在前人对茶艺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教学与实践,谈点对茶艺的理解与看法,以望进一步促进茶艺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不正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茶艺定义的现状
“茶艺二字是在我国台湾省最早提出,并使用最早 。随着“茶艺出现并开始使用后,为使人易理解明白,自然有必要对其定义进行阐述和界定 。为便于分析比较,现将目前茶艺已有的主要定义综合如下:较早前吴振铎先生在其专著中就对茶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茶艺是把茶叶产、制、销的技艺融合在饮茶的生活艺术之中,使它升华[4] 。
范增平先生在《中华茶艺学》一书中认为茶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艺是指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的茶艺是指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5] 。王玲女士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认为茶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2] 。而寇丹认为茶艺是茶人根据茶道规矩通过艺术加工搬上舞台,向广大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等的技艺[6] 。丁文在《中国茶道》一书中认为茶艺是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便成为一门艺术 。
方健也将茶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认为广义的茶艺是指以茶烹点、品饮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生活方式,狭义的茶艺是指关于茶烹点的技术[8] 。可姜爱芹认为茶艺是饮茶的艺术,有名有形,是茶道的外在表现形式[9] 。王存礼等人也认为茶艺是制茶、泡茶、饮茶的方法中一部分带有规律性的东西[10] 。但陈香白等人认为茶艺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12] 。陈文华认为茶艺不宜有广义、狭义之分,并认为茶艺应是专指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1] 。最新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对茶艺定义为泡茶与饮茶技艺 。我们所称的“茶艺,在日本叫“茶道,在韩国称“茶礼 。
日本的谷川彻三认为茶道是以身体的动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熊仓功夫认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7] 。从以上定义可知,其中有些类似,有些有所差别,有些侧重点不一,但多提到了茶艺涉及制茶、烹茶、品茶,多提到了茶艺是一种技艺是一种艺术,说明这是大多数人对茶艺理解的共识 。而范增平、陈文华对茶艺的定义,易让人误解为泡茶讲究技艺而品茶讲究艺术,实际上泡茶同样应讲究艺术,品茶应先讲究技术、技巧后才可再讲究艺术 。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只是茶艺的一部分,不能代表茶艺的整体 。茶艺定义不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
茶艺的新定义
应该说“茶艺二字最初提出并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与日本的“茶道二字区分开来 。但无论是日本的茶道还是韩国的茶礼,这“茶道、“茶礼均应是译名,表述“茶道、“茶礼的日文和韩文在日本和韩国应是最能体现该项茶文化活动特征的单词,将其分别翻译为中文后,因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文字使用等方面的差异限制,肯定会造成对其理解上的偏差 。如硬性按译名在国内使用,则不一定合理 。而且茶文化在不断发展,各种理论的内涵都在不断延伸扩大或被完全赋予新的含义,在过去适合的概念到今天不一定适合,国外适合的到国内不一定适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