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驻浙江,略知一点饮茶的知识,比如,绿茶的冲泡方法有三种: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先入茶再冲水谓之下投,先冲水再入茶谓之上投,先冲三分水后入茶再续五分水谓之中投 。下投快冲,上投润冲,中投复注缓冲,至于如何选用投注方法,则因茶、因水、因时、因人而宜,嫩茶细叶用上投,老茶粗叶用下投,精制珠片用中投,寒天拥炉是下投,酷暑枕凉是上投,春秋爽心是中投 。我常想,这其中的讲究是真还是虚,我曾为此专门请教过杭州湖畔居的朱家骥先生,朱家骥先生说,毋庸置疑,茶有双要素,一是茶,二是水 。水非生水,茶非干饮,茶的特质及释放是茶味生成的主因,水的特质和温度是茶品发挥的诱因,投注的方法其实就是冲动双要素,让最好的茶在最适当的水温、最恰当的时段中得到最充分的浸润和释放 。真是行话,在朱先生的心里,茶饮首先是茶科学,不同的冲泡方法决定了不同的茶品味 。我在很长时间里都满足于这样的心得感受 。年初,我拜访南怀谨老先生,太湖边上,大学堂里,他用清茶款待我,我兴之所致,用泡茶的心得回报他老人家 。想不到他听了我的高论后爽声大笑,他说,你这个“三投是茶技术,但不是茶文化,茶味不是泡出来的,而是品出来的,茶文化是感受、是品味、是体验,是茶人与茶水、茶人与茶人交流而产生出来的情境,当然也是以茶水为媒介而形成的茶人之间的情感体验 。茶味不是茶本身的单元客体的释放,只有通过与人的交流并达到物我一体、人我一体的共同释放才是真正的茶味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茶品质,不同的场合,都会生发出不同的茶味,此所谓,人百态,茶百味 。南老不愧大师,喝茶也胜人一筹,我关注的三投,是见物不见人,他所说的茶味是人见之于物的各种感受 。其实,品茶也应该有“三投,与智者长者饮,禅味欣欣茶味俱,茶叶冉冉浸润久,当属上投;与好友密友饮,半日之闲,十年尘梦,百无禁忌,茶媒触底,当属下投;与新朋新知饮,浅茶细品,琴茶同韵,进入佳境,当属中投 。细细想来,果真如南老所说,茶与水,人与茶,人与人,都是因由和因缘,因为有了茶与水的调适,才有了茶品,因为有了人与茶的调适,才有了茶味,因为有了人与人的调适,才有了人情,喝茶久了,阅人多了,才明白了茶味的真谛 。茶味浓呀,这正是:因时因人因境因情,茶品百态,茶适茶谐茶趣茶禅,人生百味 。
【茶三投及茶百味茶道文化】
推荐阅读
- 中国茶道之静悟真境
- 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的介绍
- 滇红与祁门红茶的比较
- 阳羡雪芽是什么茶 阳羡雪芽的茶文化
- 茶道研究会宗旨
- 中国茶道演绎,功夫茶
- 千两茶与普洱泡法,千两茶颜色
- 中华茶文化发展史
- 茶艺的功能和表现形式介绍
- 茶道 恬静 遐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