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要说到一年一度男女老少最期待的节日,那必须得属除夕和春节了 。
从除夕之夜开始,一直延续到春节,这个过程我们称为过年 。
民间过年的习俗有很多,南北方、不同地区民族又各不相同 。
总体上来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去亲朋好友家中摆放,互道祝福 。
男女老少都要换上新衣,意味着来年有新开始 。
每家每户的门前都要换上新的春联 。
除夕夜到大年初一那天,人们会陆陆续续放鞭炮,鞭炮声响彻整个过年 。
那么,与过年相关的两个节日,除夕和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这些过年的习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文章插图
【你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春节怎么来的】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之前说起 。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野兽,它头上长着触角,非常凶猛,与《山海经》中的四大凶兽相媲美也不为过 。
“年”常年深居深海,只有到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才会上岸觅食,通过吞食牲畜甚至人类来果腹 。
于是,到了每年的最后一天,每家每户的男男女女都要拖家带口逃往深山老林,来躲避“年”的伤害 。
直到有一年,当人们习惯性地准备扶老携幼上山时,一位手拄拐杖、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村口,此时人们都忙着收拾行囊预备逃亡,无人注意到老者的到来,只有一位婆婆给了老人一些吃食 。
老人笑着说明了来意:若婆婆肯收留他一晚,他自有办法把“年”兽赶走 。
婆婆见劝说未果,之后独自一人上山避难去了 。
一夜过后,逃亡的人们回来了,见到整个村庄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
文章插图
婆婆这才想起昨夜老人的许诺,众人前往婆婆家发现,家门口贴着红纸,院里散落着未燃尽的竹子,屋内还有几根红蜡烛,而老人就穿着红色大袍站在院内 。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巨响 。
欣喜若狂的街坊邻居们迅速换上新衣裳,走街串巷,庆贺成功赶走“年”兽 。
“年”在古代又作“夕”,所以每年的最后一天,就称为“除夕”,合家团圆的夜晚就称为“除夕之夜” 。
除夕这天,家家贴红对联,放鞭炮,灯火通明,就是延续古代为了赶走“年”兽而代代相传的习俗 。
而大年初一这天,人们要走亲访友互相道喜,也同样延续了“年”兽被赶走隔天人们奔走相告的传统 。
人们用驱逐“年”兽来宣告旧一年的过去,新一年的开始 。
文章插图
这不仅是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也是一种民间文化欣欣向荣的象征 。
这些“过年”的习俗渐渐越传越广,慢慢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过年传统习俗 。
可以说,过年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人们期盼新的一年会有新的开始,能够把过去一年不好的东西都丢掉 。
古人有许多诗词歌赋描写了除夕和过年热闹非凡的景象:
如宋代词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宋朝戴复古在《除夜》中说到:“万物迎新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朝”等 。
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翘首以盼和殷切心愿,是所有人心目中新生活的开始 。
文章插图
人们用“过年”来作为合家团圆的日子 。
而在古代,也有许多诗人文人在自己的诗词歌赋中用“除夕”、“过年”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自己无法合家团圆的苦闷 。
南北朝诗人薛道衡在《人日思归》中写到:“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唐代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
宋代吴文英同样也在《思佳客·癸卯除夜》中表达了相似的情感:“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
许多古代文人用过年的热闹和喜庆来反衬自己孤身一人的忧愁和悲哀,让人读来仿佛与诗人感同身受 。
文章插图
现代的过年与古代的过年习俗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总体来说也是沿袭了古时候的许多传统习俗 。
中国是一个重血缘亲情的国家 。
推荐阅读
- 锡兰红茶的泡法是什么 看后就知道
- 饮食|彩妆师实用的「冷门化妆技巧」,告诉你一个补妆不斑驳的秘诀
- 抖音养号怎么才知道养号成功 抖音养号怎么养最好
- 锡兰红茶怎么喝更好喝 教你锡兰红茶的泡法
- 禾莆锡兰红茶的功效你知道多少
- 豆制品虽好,你也许不宜
- |清代老翡翠,看看你入坑了吗?
- 运动|如何轻松甩掉大肚腩?2个信号暗示你要减内脏脂肪了,做好2件事
- 反复被DDoS攻击 你一定没花时间看这篇教程
- 别等到你女儿在婆家受尽了委屈 在婆家觉得委屈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