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白岩松为他落泪,却被封杀了近30年,他经历了什么?( 二 )



那一刻 , 无关音色 , 无关曲调 。
在这个声音面前 , 所有语言都显得贫瘠 。
不自觉间 , 他们跟随老先生的声音 , 咀嚼着他的过往 。

用他的话说 , 成为歌手 , 完全是场意外 。
半个世纪前 , 英伦文化入侵 。
“Beatlemania”(披头士狂热)一度掀起狂潮 。

所有台湾年轻人 , 将自己假想成嬉皮士 。
他们蓄长发 , 跳摇摆舞 。
怀抱电吉他 , 怒踩失真效果器 。
学伦敦口音 , 模仿鲍勃迪伦的公鸭嗓 。
起初的胡德夫 , 也是这其中的一员 。
混不吝 , 又稍显麻木 。

在淡江中学求学期间 , 他有一件固定的事情——
打扫钢琴室 。
对于山谷里的孩子来说 , 这无疑是件好差事 。
因为眼前的西洋玩意儿 , 够新鲜 。
首次摸到钢琴时 , 他就震惊了 。
黑白两键 , 竟能发出这么多声音 。

一来二去 , 他彻底爱上弹琴 。 隔三差五就哀求管理者给他试手 。
说是试手 , 实际是长达几小时的乐而忘返 。
之后他考上台大外文系 , 期间仍在练习 。

直到命运来到了这一天 。
那天 , 一个噩耗传来 。
父亲患上了食道癌 。
每等一天 , 癌细胞就扩散得越快 。
等不了了 !
他开始与时间赛跑 。 白天一份工 , 晚上两份工 。
其中有份工作 , 是在哥伦比亚的咖啡厅唱歌 。

那时谈及唱歌 , 他哪管什么诗和远方 。
每天忙得脑瓜子嗡嗡 , 唯一关心的 。
是时间够不够用 , 钱够不够多 。
眼前 , 他只看得到满地的六便士 。
和弦一扫 , 英文一唱 , 钱就到手 。
月亮是什么? 他压根不知道 。
但这一切 , 在遇到李双泽后 , 发生了改变 。

那晚 , 胡德夫和往常一样 , 耷拉在台上唱英文歌 。
底下 , 坐着一帮日后台湾文艺圈的大佬 。
这其中 , 就有张艾嘉、胡因梦、赖声川等人 。
但在当时 。
张艾嘉 , 只是一个乖戾的厌学少女 ,
台湾第一美女胡因梦 , 还未嫁李敖 ,
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 , 也尚未问世 。

图:胡因梦
李双泽也在其中 。
他本以为 , 在这家咖啡厅会听到不一样的歌曲 。
结果听来听去 , 耳朵都起茧子了 。
还是一样的舶来品西洋歌曲 。
他终于忍不住了 , 朝胡德夫诘问:
“既然你是少数民族 , 能不能唱我们自己的歌?”
胡德夫一时发窘 , 心想 。
大家不是都认为 , 西洋乐才是主流吗 ?
【胡德夫|白岩松为他落泪,却被封杀了近30年,他经历了什么?】但囿于台下多双眼睛的凝视 。
无奈之际 , 他只好硬着头皮 , 哼起民歌《美丽的稻穗》 。
这是年少剜野菜时 , 父亲常常哼唱的歌 。
他本以为 , 这歌登不上台面 。
结果 , 底下掌声如雷 , 经久不息 。 这是他完全想不到的 。
此后 , 他开始有了一个意识——
西方的 , 不一定最潮流的 。
民族的 , 也可以是世界的 。
李双泽和他相交 , 他们认识一个叫杨弦的才子 。
三人开始攒活 。
这一攒 , 直接搞了个运动 , 声势浩大 。

那是七十年代 。
“三个臭皮匠” 摇身一变 , 成了“台湾民歌运动三君子” 。
他们振臂高呼 , 摇旗呐喊 。
到哪儿都呼吁大家 , 唱自己的歌 。
1973年 , 他成为台湾首个举办个人演唱会的人 。

他唱《美丽的稻穗》 , 唱《牛背上的小孩》 。
牛背上的小孩音乐:胡德夫 - 滚石民歌时代百大经典
那会儿 , 李宗盛还没中专肄业 。
罗大佑 , 也还只是某个学生乐队的键盘手 。
但他们都在某个角落 , 手握十二寸的黑胶唱片 。
暗暗笃定 , 日后也要做这样的音乐 。

四年后 , 李双泽因下水救人 , 不幸罹难身亡 。
这一切让胡德夫和杨弦措手不及 。
他们只好通宵达旦 , 整理手稿 。
将好友未完成的歌谱成曲 , 以此宽慰自己 。
可惜 , 逢上“美丽岛”事件爆发 , 同名歌曲《美丽岛》一出 。
本意被曲解 , 误做他用 。
政治阴影随即附之 , 怎么也洗刷不掉 。
就连那首表达祖国统一意愿的《少年中国》 , 也惨遭“封杀” 。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就此 , 失声暗哑 。
结果 , 他却以另一种方式 。
在台上继续歌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