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电池一哥”宁德时代:被严重高估了( 三 )


如何面对技术瓶颈?
通过高额利润率及高市占率可以让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业务形成“赚钱-研发-提高市占率赚更多钱”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加固宁德时代的护城河,挤压竞争对手 。
但这个循环在国内市场几乎已遇到瓶颈 。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在近两年均维持在50%左右 。此外,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也在技术及产能上持续追赶宁德时代 。“很多车企开始扶持二三线电池厂,比如大众和国轩高科,就是为了在国内遏制宁德时代”,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 。
宁德时代需要打开全球市场 。
中短期内,国内没有可以撼动宁德时代的对手,但国际上有 。“LG新能源是未来几年内宁德时代最重要的对手”,一位宁德时代内部人士曾对虎嗅表示 。
2020年,宁德时代曾一度失去全球动力电池龙头的宝座 。据SNE Research去年10月发布的公告现实,宁德时代虽然在8月夺回当月装机量榜首,但LG化学2020年1-8月的总装机量略胜宁德时代 。
与宁德时代相比,LG化学的崛起之路更加传奇 。从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第五名爬升到第二名,LG化学只用了三年 。
LG化学并没有像宁德时代一样占据天量的本土市场,押中欧洲新能源市场和打入特斯拉供应链是LG化学一度反超宁德时代的关键 。在SNEResearch的报告中,其将LG化学逆势登顶的原因归结为LG化学在中国产特斯拉Model3、雷诺ZOE、奥迪e-tron上的良好表现 。
欧洲市场激进的新能源政策,将是这场动力电池之战的关键性因素 。此前,欧盟计划截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0%,而奥迪、奔驰等欧洲车企也接连宣布停售燃油车时间表 。
欧洲是除中国外,最肥沃的新能源土壤 。
“动力电池企业打入车企的供应链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2-3年的布局,通常车企选定供应商后,不会再轻易更换 。”一位动力电池企业内部人士对虎嗅表示,在她看来,前述的欧洲车企已经是LG化学的“铁盘”,在未来几年内不会有较大变数 。
但宁德时代依旧保留了和LG化学在欧洲决战的筹码 。2018年,宁德时代宣布在德国图林根建电池工厂,设计产能为14Gwh 。一位宁德时代内部人士透露,该工厂将于2021年底投产,主要客户为宝马、戴姆勒、PSA等 。
此外,与特斯拉续签的供货协议也是未来宁德时代国际化的关键筹码 。
“宁德时代最危急的时刻是2020年疫情停产,那时候LG化学和宁德时代在竞争特斯拉的订单,后来LG化学的电池出了几次严重事故,所以特斯拉最后又把磷酸铁锂的订单给了宁德时代”,一位接近宁德时代的人士对虎嗅表示,特斯拉在2020年的关键订单,成为宁德时代与LG化学竞争的胜负手 。
目前来看,在与LG化学的竞争中,宁德时代拥有相对优势 。但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不止于市场份额,还有技术路线 。
在电化学材料研发商用存在瓶颈的当下,通过改造工艺挖掘磷酸铁锂电池潜力以及通过高镍无钴化降低三元锂电池成本成为主要的两大技术路线 。
与国内企业”两头押注“相比,以LG化学为代表的日韩企业在技术路线上更为激进,全面押注三元锂电池 。一位电池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在三元锂电池的研发上,日韩企业较国内企业仍存在优势 。
今年5月,LG化学宣布将在下半年推出高镍四元电池,该四元电池将搭载在特斯拉部分车型 。此外,四元电池的正极材料也将运用在特斯拉的4680电池上 。
虎嗅针对高镍无钴化技术路线的研发进展询问宁德时代官方,宁德时代在截稿前尚未做出回复 。
不过在改进现有化学体系的基础上,LG化学和宁德时代等厂商都在探索下一代电池技术 。有消息称宁德时代在新一代电池研发的进度,已经完成了从实验室到产品全流程的初步开发 。
宁德时代官方也曾多次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全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技术路线的研发处于第一梯队 。
“现在业内认可的几种技术路线宁德时代都全面押注,但LG化学在电化学材料方面较宁德时代存在优势,在下一代技术路线的进展上不好判断谁会胜出”,前述接近宁德时代的人士表示 。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宁德时代在技术竞争中落败,宁德时代所建立起的电池体系将受到极大打击 。
在电池寿命、充电速度等问题仍未解决的情况下,宁德时代选择通过车电分离的方式,来规避技术路线受挫带来的风险 。
在2020年,宁德时代就已与蔚来汽车建立合资的电池资产公司并力推车电分离的电池运营模式 。通过车电分离模式的运营,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主的用车体验,进而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