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没读过原著,也一定听过“武松打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等经典桥段,不少文学创作者也深受《水浒传》的影响,比如咱们武侠小说界泰斗级的人物金庸也不例外,他的创作风格与众不同,通常情况下武侠小说作者都会以架空背景来创作,如此更利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发挥,然而金老却不同,他的作品都有时代背景设定,所以咱们也可以将他的故事以“戏说历史”的角度来读,比如天龙八部中的宋辽之争,双雕之中的宋、金、蒙古之争都将小家子气的武林纷争上升到了国恨家仇的高度,而金庸的作品中就有不少灵感来自于《水浒传》中。
文章插图
读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都知道,书中的主角郭靖的设定就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的后人,不过郭盛在《水浒传》原著中的表现实在是没有太多亮点,几乎就是充当宋江身边保镖一般的角色,然而同为保镖的“小温侯”吕方在后期却是有与石宝大战五十回合的经历,两人差距明显,不知金老将郭靖设定为郭盛后人背后有何深意,至少郭靖所做之事要比郭盛伟大得多。然而金庸作品与《水浒传》的关联可不只有郭靖与郭盛这一点,金庸笔下的一场关键战役中就曾经用到过《水浒传》中的一种战术,那战术从实战的角度来看愚蠢至极,甚至在《水浒传》中达到的效果也不咋地,金庸笔下的一位大侠却是用克敌制胜。
文章插图
话说《水浒传》七十回前的故事讲的是大聚义之前梁山从各路收集人马,而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人缘构并不全是草寇,有一部分也曾经是官军,就比后来成为了五虎将之一的“双鞭”呼延灼,他登场时是作为汝宁郡都统制,奉朝廷之命来征讨梁山,结果最后是败在了徐宁的钩镰枪之下,继而落草上了梁山,而他用的那战术就是“连环马”。呼延灼的“连环马”战术刚出现的时候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原著道:“马带马甲,人披铁铠。马带甲,只露得四蹄悬地;人披铠,只露着一对眼睛。宋江阵上虽有甲马,只是红缨面具,铜铃雉尾而已。这里射将箭去,那里甲都护住了。那三千马军,各有弓箭,对面射来,因此不敢近前。宋江急叫鸣金收军,呼延灼也退二十余里下寨。”也就是说呼延灼这连环马阵是因为人和马都有铁甲,近乎刀枪不入,听起来还真是挺牛的,不过却忽略了一件事,《三国演义》中也有类似的桥段,即是曹操将战船连在一起,以此来进攻孙刘联盟,最后是被对方烧得大败而归,这种将载具连在一起的作战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一旦有其中一部分出问题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诸葛亮和周瑜用的是火,其实对于梁山来说也同样可以用火。
文章插图
当然,梁山面临的连环马和孙刘联盟面对的铁索连舟是不同的情况,曹操的载具是船,而呼延灼的却是马,原理却又是一样的,船会被火烧起来,古代以畜生作战最大的弊端就是“畜生会怕火”,一旦以火攻,呼延灼的连环马自然也会自乱阵脚,无论如何,将载具连在一起进行作战的方式是显得十分愚蠢的,需要读者自降智商脑补配合才能完成对于那段剧情的想象。而武侠的故事相对于偏历史向的《水浒传》来说又不同,武侠故事中用上这连环马还真就说得通,因为涉及到一些离奇的武功,金庸笔下使用这战术的人正是“神雕大侠”杨过。【水浒传中有种失败的战术,金庸笔下被一大侠所用,却成功克敌制胜】
文章插图
原著道:“宋时战阵之中,原有连环甲马一法,当年双鞭呼延灼攻打水泊梁山,即曾以连环马阵法取胜。杨过将这八匹马连成二列,宛然是个小小的连环马之阵。但八匹马杂凑而成,未经操练,奔动之际或东或西,不成行列,全仗杨过袖力提缰,将八匹马制得服服帖帖,三十二只铁蹄翻飞,击土扬尘,疾驰而前。杨过施展轻身功夫,在八匹马背上往复跳跃。蒙古军那里见过这等神奇的骑术?惊奇之间,八匹马已冲入阵中。杨过衣袖一卷,抢过一面大旗,竖起在马鞍之上。”一是因为杨过有高深的内力,能够将八马拉在一起,让这战术强制被执行,二是主角光环,杨过凭此救出耶律齐,吹响了反击的号角,继而大破元军,立下奇功。武侠的故事中这计谋能成是可以理解的,但还是那句话,真实世界中将载具捆绑在一起进行作战的战术的确不太明智。
推荐阅读
- 印度有种面值为0的钱,深得民众追捧,听到用法我不厚道的笑了
- 戴宗跑得快,全凭甲马带!那么这个宝贝到底是怎能来的?
- 水浒传中此人进攻能力不输武松,可惜防守能力差,被武松轻松杀死
- 《水浒传》兵器排行榜,个个不凡,可媲美青龙偃月刀重量是它!
- 水浒传中,此人是梁山第一高手,却因为看不惯宋江,提前下山离开
- 水浒传中唯一没有绰号的英雄,他没陪宋江一起死,并活到了八十
- 《水浒传》中的五虎将,哪三位好汉可以一争高下
- 水浒传中一隐藏高手,他2位武艺低微的徒弟混上梁山,他却没上山
- 水浒传中你不知道的英雄人物,最后出海得到善终
- 水浒传最聪明“七人组”:明里暗里和宋江作对,最后全都得了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