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好到传承:车老与洪山小学的篆刻艺术

大众网·海报新闻 通讯员 朱丰杰 淄博报道
淄川区洪山小学有位奇人,凭一己之力将篆刻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虽不说从者如流、好学者众,最起码在淄川这座不大的县城名气不小,在学校千余人中更是影响甚巨,生生让一群教书上瘾、爱玩成痴的老师和孩子们心甘情愿拿起了刻刀,开始学着走马容针,雕虫刻鹤,向着镂朱刊白的方向一去不回。要说这人是谁,但凡在洪小待过的都能一口叫出他的名字,又因其德高厚重,为人谦和,故而男女老少都喜欢叫一声“车老”,亲切又尊重。
爱好: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
早年物资匮乏,印章作为奢侈品并不多见,老师们想给学生发个本子作为奖励时,车老就会拿块老肥皂掰成两半,随手抓把壁纸刀三两下就刻出个“奖”字,放印泥里蘸饱了朱色,往本儿上一放就是个漂亮的方章。老师们道了谢,喜滋滋地拿去用了……后来,几乎每个班都有了一块这样的肥皂奖章,用它印在本子上,白纸朱印,大大的“奖”字磊落分明,成就了孩子童年时代一次又一次的小荣耀。
渐渐地,有老师对篆刻产生了兴趣,闲暇时常去车老那里观摩,看着看着便上了瘾,开始学着选石画稿,精雕细琢;再后来,渐次有学生加入……就这样,一而十,十而百,方寸之间的金石华彩在这座农村小学里悄然绽放,如春风过境,花开满园。车老自然乐见其成,和校长商量着开了篆刻班,周三下午给学生上课,周五放学为老师辅导,一时间工作变得忙碌起来。他不以为苦,天天乐呵呵的,手里的刻刀动得更勤了,技法也愈发精湛了。
2017年,历时五年的传道受业,精益求精,老师们都能凭一己之力刻章篆印了,车老决定带着大家“试炼”一把。他拿出早已备好的《千字文》,开始着手设计印稿、选择石料,帮老师们做好准备工作。新学期开学一切就绪,老师们以空前的热情投入进来,忙时教书、闲时篆印,书香墨韵的校园里又多了几分金石之气,苍劲朴厚,古意悠然。2018年暑假,《千字文》所有内容篆刻完成,250枚印章放在长长的条桌上,方寸之间自有天地,细微之处乾坤无穷,满满的成就感涨满每个人的脸。接下来,车老开始对所有印章进行修改、完善,对印稿进行布局、调整,再请书法老师帮忙给每个印章署名,最后由他自己落款钤印,这一忙又是两月有余……2018年国庆节前,《千字文》篆刻卷轴新鲜“出炉”,长11米宽尺半,白宣朱印磊落大气,题字落款相得益彰。老师们如获至宝,围起来品着议着欣赏着,还有的拍照录播转发着,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车老站在一旁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一脸怡然,用陈校长的话说就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车老把他自己的爱好变成了我们共同的爱好,他高兴我们也高兴!”
从爱好到传承:车老与洪山小学的篆刻艺术】是啊,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且不说完成这么一幅大印稿,背后要操心的琐碎繁杂,只250枚印章他独立完成50枚,足以说明他的至诚和热爱。后来闲聊时,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累也是一种享受。再说,能给学校留下点有用的东西,我心里觉得高兴。”那一刻,忽然就明白了“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教育情怀,那是在教育一线奋斗了三四十年的老教师对学校无尽的爱与期待、奉献与珍惜。
传承:翰墨流芳远,篆刻石生香
因为车老的缘故,近五年来,学校的“篆刻热”一直居高不下。老师们放不下手中的刻刀,不仅是因为喜欢,还因为清楚的知道:作为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篆刻不仅是对印章文化的传承,也是时代所需、责任使然。
于是,在教师篆刻班的基础上,把篆刻重新定位,以“传统艺术特长”项目引进校本课程,重新选编教材、商定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篆刻起源”、“印石的历史沿革”、“篆刻作品赏析”等宣传推广活动,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成立洪小“德馨印社”,精心打造篆刻展室、镌刻文化标识,从视觉上形成“方寸世界,雕琢心灵”的校园文化特色,引领大家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感悟篆刻艺术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