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个人的成长,就是杀死心中的孙悟空


文 | 画屏 · 十点签约作者
一个深秋的夜晚 , 月色溶溶 , 浔阳江边的芦花一片惨白 。
孤独的诗人送别朋友 , 黯然神伤之际 , 一阵琵琶声引起了诗人的注意 , 嘈嘈切切 , 珠落玉盘 , 诗人惊叹在这穷乡僻壤竟然还有技艺如此高超的琵琶女 。
了解到琵琶女的遭遇后 , 失落的诗人再也难掩内心的悲怆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 ”他挥笔而就 , 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
《琵琶行》的问世 , 奠定了白居易在我国诗坛不可撼动的地位 。
只是 , 此时的他再也不是那个庙堂之上直言敢谏、针砭时弊的狂傲诗人了 , 取而代之的是谨小慎微、明哲保身的江州司马了 。
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 , 白居易的人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
有人说 , 人成长的过程 , 其实就是逐渐杀死心中的孙悟空 。
如果白居易能听到这句话 , 一定会深有同感吧!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 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 他的前半生可谓顺风顺水 。
三岁识字 , 五岁诵诗文 , 十来岁就能做诗 , 十六岁就写出了“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这样流传千古、让文坛前辈顾况刮目相看的佳句 。
29岁中进士 , 古人一向有“五十少进士”之说 , 进士及第后 , 白居易曾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 , 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 春风得意之际 , 美好的前程也在向他招手 。
34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长恨歌》 , 妇孺皆知 , 相对于杜甫死后文学价值才被发现 , 白居易早早就享受到诗歌带来的盛名 , 这无疑是一种幸运 。
白居易:一个人的成长,就是杀死心中的孙悟空
本文插图
因为才名 , 白居易很快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 36岁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 为皇帝起草诏令 , 做机要秘书 。
宴会时 , 他以亲密的姿态坐在皇帝身边 , 百官之上 , 无上荣宠 。
不久之后 , 他又被任命为左拾遗 , 也就是言官 , 左拾遗品级不高 , 却是不经吏部由皇帝亲自考核的近臣 。
从无依无靠 , 到傍上京城里最大的靠山 , 白居易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 他给皇帝上了一封奏疏 , 表达了自己受宠若惊 , 甘愿粉身碎骨也要报答皇帝的心情 。
那时候的白居易 , 人生一路开挂 。 生活不曾对他露出青面獠牙 , 才华和好运的加持 , 也使得他一腔热血 , 自信满满 。
他想振翅高飞 , 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 想匡扶社稷救济苍生 , 那时的他简直就是一个四讲五美三热爱的大好青年 。
鸿鹄高飞 , 一举千里 。
身为拾遗 , 白居易想通过建言献策 , 使朝政清明 , 国家中兴 , 实现自己身为人臣的价值 。
这时期 , 他写下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
他写“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 , 揭露掌权者对人民的巧取豪夺;
他写“家田输税尽 , 拾此充饥肠”的老百姓 , 揭露沉重的赋税徭役造成人们的贫困;
他写“此臂折来六十年 , 一肢虽废一身全”的折臂翁 , 揭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
白居易:一个人的成长,就是杀死心中的孙悟空
本文插图
他不但自己写 , 还大力推行自己的文学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他反对无病呻吟 , 他要担负起历史赋予文人的使命 , 关切现实 , 改造社会 。
此时的白居易 , 就像没有带上金箍的孙悟空 , 胆大包天 , 无所畏惧 , 想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
他不但写诗 , 还频繁上书言事 , 眼里不揉沙子 , 直言敢谏 , 宁折不弯 。
当时朝廷贿赂成风 , 淮南节度使王锷有钱有权 , 他不停地给皇帝身边的宦官送礼 , 想做宰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