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汽车内卷元年( 四 )


帕萨特的“碰撞门”发生在2019年年底 , 但影响却完全发酵在2020年 。
除了帕萨特 , 还有年中的皓影、年底的哈弗H6 , 都蒙上了“碰撞门”的阴影 。 与之一起因此遭遇信任危机的 , 同样有进行测试的中保研、中汽研 。
碰撞测试的意义到底还剩多少 , 还是说本来这些盈利机构去进行碰撞测试就是不可信的伪命题 , 就像今天的J.D.Power , 答案已经了然 。
2020,中国汽车内卷元年文章插图
再比如所有车企都在说的“年轻化” 。
这是一个普遍谄媚年轻人的时代 , 或是对未来恐惧使然 , 或是想要赚年轻人钱 , 总之太多车企都在谈论“年轻化” , 好像新车不提“年轻化”三个字 , 就没有未来 。
有的车企开始在新车命名上翻空出奇 , 有的车企开始追求酷炫但并不一定有用的新颖设计 , 还有的车企在海报宣传和slogan选择上总博出位 , 都是为了年轻化而年轻化 。
他们并未意识到 , “年轻化”不是灵丹妙药 , 更不是脱离产品定位与应用场景的盲目博眼球 , 而是依然要立足于汽车功能本身去创新 , 去予人方便和舒适 , 去满足或创造需求 , 去赋予产品更多功能和价值 。
否则 , “年轻化”就是创新无力时拿来自欺欺人的伪命题 。 毕竟内卷都已成常态 , 鸡汤文案还有什么用?
除了上述这些“伪命题” , 还有很多模棱两可的问题也在2020年开始被热烈讨论 , 等待着未来被证明 。
比如电量补充到底应该充电还是换电 。
4月23日 , 国家新出规定换电模式车辆不受30万元这一补贴门槛限制;5月22日 , “换电站”的建设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 这些转变释放的信号 , 就是换电模式开始在国家层面被政策认同 。
一时间 , 企业闻声而动 。
除之前已经开始布局换电的蔚来、北汽、奥动等企业外 , 吉利、长安、东风等企业也纷纷加入到了换电阵营 。
是充电 , 还是换电 , 还是“两手抓 , 两手都要硬” , 已经成为重资产投入之下各车企的矛盾点 。 有车企内部人士告诉华尔街见闻 , 或许相当长时间内 , 两种模式都要并行发展 , 至于或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 也要边走边看 。
还比如芯片到底要不要自研 。
原本以为 , 即将熬过2020年的汽车行业已经快要度过“高枕无忧”的一年 。 没想到年末一出“大众缺芯 , 已经停产” , 以及高通芯片在产品和供货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 让外界进一步意识到芯片供应的重要性 。
除了疫情导致的全球产能下降 ,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 , 诸多汽车品牌在包括芯片等核心技术上的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 , 而芯片又是决定汽车软硬件功能的关键与重中之重 。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经说得很直接:“如果不是电动化、智能化 , 作为造车新势力并没什么优势 。 ”
所以自研芯片 , 登时成了各品牌开始重视的问题 。
零跑汽车自研的第一代芯片已经出炉并应用 , 蔚来也在几个月前启动了自研芯片项目 , 这场对自身实力及技术储备的未来大考 , 已经正式进入候场 。
还有更多资金不足的车企无力自研芯片 , 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玩法 , 成为了所有车企都在讨论的话题 。
类似福特应用大众电动平台的芯片抱团 , 或许也将成为日后常态 。
2020,中国汽车内卷元年文章插图
内卷化的汽车行业 , 没有自己无可替代的一技之长已经活路难觅 。 增长市场越来越小 , 如果你不是大众、丰田 , 也没有特斯拉的市值和影响力 , 就不要指望未来依葫芦画瓢地造车就能活得和以前一样好了 。
中国汽车已经进入内卷元年 , 即使你不想参与竞争 , 不想被卷 , 也要无可避免地参与进来 , 没得选 。
每天一项新技术、每周一种新模式、每月一个新价格和金融政策、每年几波去旧迎新 , 这才是2020年后的汽车常态 。 望我们所有浸淫在汽车行业的从业人 , 早日习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