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只谈蒙元和满清征服中原,而不提唐末的沙陀人,很不公平

有人说,只谈蒙元和满清征服中原,而不提唐末的沙陀人,很不公平
有人说,只谈蒙元和满清征服中原,而不提唐末的沙陀人,很不公平
文章插图
应该是提问这个问题的人读书太少,或者说,读中国历史书太少,对中国历史一无所知,突然听别人说起后唐、后晋、后汉是沙陀人建立的王朝,忍不住大惊小怪,发出了“中国历史对五代十国时期沙陀人征服中原只字不提”的怪论。有人说,只谈蒙元和满清征服中原,而不提唐末的沙陀人,很不公平
实际上,凡是正儿八经地介绍这段历史的书籍,没有一本不提到沙陀人的。
如《册府元龟》卷九五六《外臣部·种族》云:“沙陀突厥,本西突厥之别种也。”
《新唐书》卷二一八《沙陀传》云:“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
《旧唐书》卷一六一《刘沔传》有记:“开成中,党项杂虏大扰河西,沔率吐浑、契苾、沙陀三部落等诸族万人、马三千骑,径至银、夏讨袭。”
《全唐文》卷二八四张九龄《敕伊吾军使张楚宾书》云:“近得卿表,知沙陀入界,此为刘涣凶逆,处置狂疏,遂令此蕃,暂有迁转。”
《新五代史》卷四《唐庄宗纪》云:“(沙陀)其先本号朱邪,盖出于西突厥。”
《旧五代史》卷二五《唐武皇纪》中有:“太宗平薛延陀诸部,于安西、北庭置都护属之,分同罗、仆骨之人,置沙陀都督府。”
《资治通鉴》卷二三三贞元五年十二月庚午条云:“先是,安西、北庭皆假道于回鹘以奏事,故与之连和。……又有沙陀六千余帐与北庭相依,及三葛禄(胡注:三葛禄,葛逻禄三部也)、白服突厥皆附于回鹘。”
……
传统戏剧《沙陀国》、《飞虎山》、《珠帘寨》等等剧目,更是浓墨重彩、绘声绘色地讲述沙陀人李克用父子建国的故事。
有人说,只谈蒙元和满清征服中原,而不提唐末的沙陀人,很不公平
文章插图
喜欢历史、谈论历史和研究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李克用父子、石敬塘父子、刘知远父子是沙陀人。但大家为什么都是轻描淡写,没有特别强调呢?
原因很简单。
这些人建国,基本上是一脉相承,并非题主危言耸听的“征服中原”。
原先,沙陀是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部族,其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原名处月,西突厥别部,主要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一说为尼赤金山)以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以东,活动于一个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因此号称沙陀突厥,简称沙陀,亦作“沙陁”。但在唐末迅速崛起于代北,成为叱咤风云的角色,在五代建立了封建王朝,因此众多史书大书特书,甚至于追根溯源,探幽发微。
还有,中国古代历史上,让人印象深刻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除了蒙元和满清之外,还有五胡十六国的汉赵(后称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等等。
这些政权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主要是它们在建国过程中实施了严酷的民族迫害,对本民族之外的人民大肆杀戮,以至于血流成渠、白骨成山,罪行累累,孽业深重,让后人心有余悸。
相较而言,同样处于五胡十六国当中的成汉、前后南北凉、前后秦,以及后来的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虽然统治者也是少数民族,但民族之间的迫害少,从而他们的少数民族身份就容易被人们淡化。
华夏民族本身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并不排外,对内外之分也不拘束于血缘、种族,而是以文明礼义作为标准——即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夏,不合者为蛮夷。
楚国曾以蛮夷自称,但其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不复以蛮夷视之;郑国本为诸夏,因行为不合义礼,被目为夷狄。
有人说,只谈蒙元和满清征服中原,而不提唐末的沙陀人,很不公平
文章插图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豪迈和开放的朝代,其名臣名将如哥舒翰、白孝德、高仙芝、李光弼、李思义、仆固怀恩、浑瑊、李光颜、王庭凑、张孝忠、李宝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