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另外,是词语内容问题从内容来说,“粉骨碎身”是要比“粉身碎骨”合理的。因为骨头才可以“挫骨扬灰”,才能真正变成粉状,而身子因为有血肉,是无法真正成为齑粉的,但是撕成碎片是可以的。
“粉身碎骨”或者“粉骨碎身”的来历远早于于谦,《石灰吟》也不过使用了成语而已。这个成语,是指身体粉碎而死。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谢封甄城王表》:
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我们看到,这原本也不是“粉身碎骨”,而是“摧身碎首”。之后到唐朝,有蒋防的《霍小玉传》:
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这里就出现了“粉骨碎身”,宋代《五灯会元˙重善禅师》:
【 教科书明明写着是“粉身碎骨”,为什么诗词大会认为是错的】“如何是佛法的大意?”师曰:“东方甲乙木。”曰:“凭么则粉骨碎身也。”
实际上在汉魏曹植到于谦的《石灰吟》,这个词语还是“粉骨碎身”,是以内容的合理性为主。但是随着时代变化,文化下沉,下里巴人攻陷阳春白雪,大众文化上行,这个词语单独拿出来,就变成更顺口的“粉身碎骨”了。
文章插图
老百姓并不在乎合不合理,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夸张意味的词语,你说“粉身”不合理,那又有几个人真的“粉骨碎身”?这终归只是一种夸张、一种比喻,所以老百姓只选择顺口的说法,并且随着流传越来越广,终于成为教科书的内容。这也正说明了,唯大众化才能真正流传。即使意思不合理,也不影响大众使用和固化成为教科书中的样板。
到底错没错
诗词大会说“粉身碎骨”是错的,还是得看它是出于一个什么角度。从《石灰吟》来说,当然是错的,但是从文化角度来说,诗词大会这种唯书本论的纠错态度本身就错得远了。
所以到底是对是错,交给看了这个综艺节目的大家去评判。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流传下3句古话,明明充满智慧,如今却成小人的口头禅
- 打工族回家过年,明明不抽烟,兜里却揣包好烟,见人就发,为啥?
- 孔子明明不喜欢巧言令色的人,为何却器重能言善辩的子贡?
- 宋江明明跟方腊没仇,为何招安后却主动去征讨方腊呢原因很简单
- 美、日、韩3国历史教科书,是如何描述中国的?对比之下韩国完败
- “国交”精英演奏家组合,教科书级别的三重奏!
- 马未都:明明是地摊货,却因这个人卖了300万,不愧是古董教父!
- 素有“清华才子”之称的他,明明还很年轻,为何非要闹自杀呢?
- 武侠|黄蓉明明美貌聪慧,却为何被叫作“心机女”?只因她做过3件事
- 诗词歌赋|哈索尔的廊柱上,刻写着法老情诗,最美的句子是:你偷走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