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分,这些传统色彩点缀了故宫,惊艳了时光

郭浩与李健明

作为近期大热的一本畅销书,《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在豆瓣上收获8.9分的好评。两位联名作者,郭浩与李健明,经过数年的通力合作,让世人可以系统地认知中国传统色,其背后的专注于专业,让人由衷敬佩。他们的努力唤起了更多人对中国传统色的兴趣,而传承于弘扬,或许才刚刚开始。
豆瓣8.9分,这些传统色彩点缀了故宫,惊艳了时光
豆瓣8.9分,这些传统色彩点缀了故宫,惊艳了时光
文章插图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从“好色之徒”到梳理色彩谱系
郭浩是一名文化传播学者。整理中国传统色这项工作,动力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他古诗文根底很好,传统的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都蕴含着大量关于色彩的字句,色彩的名称、典故、史料都富有趣味,这让他仿佛沉浸在美妙的人生之旅中。这个旅程,如同划着一叶小舟溯流而上,这里停停,那里停停,出入宫闱、隐宅、市井、边塞、名山、大川,在每个时空穿越的码头和每个色彩缤纷的现场,他笑称自己始终扮演“ 好色之徒”的角色。
在郭浩眼中,中国传统色的颜色词,构建了我们语言和意识中的色彩世界。“中国传统色扎根于汉字的独特语言,其中既有东方审美的意境,也有古老智慧的沉淀,从描述具体对象的古典语汇,到表达文学想象的诗性色彩,都是它的独特魅力。”他进一步解释,而作为语言组成部分的颜色词并非凭空而来。“古人描绘颜色的词语,我总结下来,一个是具象,一个是意象。前者如天缥、松花、葱青等,后者如沧浪、青青、暮山紫等。”郭浩说。
豆瓣8.9分,这些传统色彩点缀了故宫,惊艳了时光
文章插图
郭浩(左)与李健明(右)
近年,《延禧攻略》《长安十二时辰》等热门影视作品引发人们对中国传统色的激烈讨论,这一直吸引着郭浩的关注,同时看到邻国日本对本国传统色的发扬光大,也刺激着这位“ 好色之徒”的神经。因工作关系往来日本出差比较多,有一次在东京台场附近的一所中小学校,郭浩惊讶地发现日本人用日本传统色及其典故粉饰走廊墙壁。“黄檗”“雀茶”“江户紫”“梅幸茶”“御纳户色”等,面面墙壁依次呈现优雅的日本传统色彩,辅之以雅致的字体介绍它们的来历。郭浩心想:“耳濡目染,孩子们怎么会不珍视、不热爱自己国家的传统色彩和传统审美呢。我们中国也应该有这样一个追寻自己传统色彩的基础工作。”
豆瓣8.9分,这些传统色彩点缀了故宫,惊艳了时光
文章插图
日本在学校的墙上涂刷日本传统色,并附文字介绍,让学生从小耳濡目染
另一个契机来自于2018 年郭浩受邀参加的“故宫大婚”项目,当时发现故宫并没有一本指导文创项目开发的VI 手册,VI 手册通常包含造型纹样和色彩识别,他心想,能否直接整理一本出来。于是,他找到与自己合作了十几年的资深设计师李健明一同探讨,李健明在美术设计和色彩审美上均是一流,两人一拍即合。后来就从整理故宫文物的色彩开始,逐渐有了整理中国传统色的想法,两人商量色彩仍然以故宫文物作为样本,但重点转向从文字和色彩上为中国传统色梳理出一个谱系。
以极致严谨“考”出传统色
想法固然是美好的,但凭空整理出中国传统色的谱系绝非易事。两人密切合作:郭浩对古籍资料进行发掘整理,在文字上为传统色建立了谱系;李健明则要根据整理出的文献资料,筛选大量的故宫文物,并从中找到对应色彩,即以物表色,在视觉上为传统色建立了谱系。
当然,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就是一大阻力,而且要从中找出关于色彩的记载、描述,其工作量不可谓不艰巨,而且不是所有古典文献都可以进行数字化检索,所以搜寻古旧书籍和阅读影印件是一个大工程。搜寻古旧书的工作还涉及日本文献有关中国传统色的资料,还有日本作者近百年来有关日本传统色的专著、色谱、色卡等,搜集和学习的过程充满艰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