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连成旧址到京韵园
有着浓厚地方特色的戏曲,兼收并蓄,最终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京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这门艺术,他们以百顺胡同、韩家胡同为中心,向大栅栏、宣武门一带延伸,为京剧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一直从事戏曲行业的娄悦告诉采访人员,“大马神庙”是京剧发展历史上不可忽视的“地标”:煤市街南口西侧的大马神庙28号(如今的培英胡同20号),正是梨园界有着“通天教主”之称的王瑶卿的居所。如今,王瑶卿故居还在,墙上挂有铭牌。
王瑶卿出生于梨园世家,1904年,23岁的他应召入宫演戏,同年,因偶然的机会,与谭鑫培搭戏,一时名噪京城。后来谭鑫培、王瑶卿密切合作长达五年之久,被誉为“京剧二妙”。上世纪二十年代,王瑶卿在大马神庙的住处潜心教戏,经他亲授的弟子多达四百余人。王瑶卿教戏非常注重因材施教,不少已露峥嵘的京剧演员,也慕名向他讨教。
他根据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的特长而分别培养,并使他们成为各自流派的创始者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新中国成立后,王瑶卿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
对于很多喜欢京剧的北京观众而言,富连成科班如雷贯耳。富连成创办于1904年,前期称“喜连成”,后因出资人的变化,改为“富连成”。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富连成共培养了近800多名学生,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均与它有极深的渊源。因为规模的不断壮大,富连成科班所在地也历经多次变迁。据叶春善(富连成班主)之子叶盛长(叶世长)的回忆,1934年,在富连成最为鼎盛的时候,买下了虎坊桥路北45号(今天晋阳饭庄所在地)有数十间房屋的一大院落。
文章插图
“京韵园”里的“富连成”亭
如今,紧邻晋阳饭庄西侧,新辟了“京韵园”,在一块“京剧发祥地”纪念石后面,建有一座亭子,名为:富连成。在富连成旧址,建起这座亭子,亭子西侧,在一条条玻璃做成的装饰上,写有富连成的校训。
【韩家胡同、富连成、人民剧场……一文带您访京剧地标原点】戏园里度春秋
与京剧不断发展相匹配的是,众多戏园、戏楼相继开办。大大小小的舞台,成就了一批又一批京剧大家,同时滋养了一批又一批观众。很多人正是因为舞台的魅力,投身于京剧艺术。二百多年来,这门艺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默默改变了这个城市的气质。
现年80岁的王友昌老先生,从小就在天桥的天乐戏园听戏。因为离戏园近,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溜进戏园听戏。1950年,9岁的他如愿进了科班,开始学戏。王友昌一开始学的老生,后来因为练功,伤了身体,再加上“倒仓”,后改学武生。
有意思的是,因为学艺时“偷学”过一些戏装知识,人到中年,他做起了戏装租赁的生意,凭着深厚的知识积累,他的戏装不仅受到票友的喜欢,就连专业剧团都极为认可。两年前,他在密云租了一家大院子,用于存放这些行头。
提起戏院,除了大栅栏一带大家熟知广和楼、广德楼、中和戏园、华乐戏园(后改为大众剧场)等,在王友昌的记忆中,珠市口一带也有不少重要的剧场。他当时常去的有民主剧场和华北戏院。
民主剧场颇有一些历史,民主剧场的前身是开明戏院,它建于1922年,位于珠市口大街路南,开明戏院开风气之先,是当时第一家有售票处对外预售戏票的新式剧院。新中国成立后,开明戏院改为民主剧场,后又改建电影院,2000年左右被拆除。
华北戏院的前身是清末的文明茶园,修建于珠市口路北,文明茶园是京城首家允许女宾看戏的茶园,民国时期改为华北戏院。上世纪70年代,丰泽园扩大经营面积,兼并了华北戏院旧址。
人民剧场的辉煌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迎来了新的气象。如果寻找这一时期京剧发展的“地标”,非护国寺街莫属。上世纪五十年代,护国寺街东侧是梅兰芳住所(如今的梅兰芳纪念馆),西侧就是人民剧场。
推荐阅读
- 走进涂鸦胡同享受一场色彩缤纷艳丽视觉盛宴
- 寒嫣:传奇今生船与渡,神佛莫测画乾坤——访国画大师韩家礼
- 众星云集 粤港澳大湾区连成一家
- 胡同博物馆镌刻古老记忆
- 北京拟将“传统胡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
- 刘连成回忆录《哈拉巴山一棵草》第十九章我的大学
- 中国最神秘的一条胡同:上千居民说奇怪的语言,窗户上贴外国国旗
- 汪精卫|堪称北京最长的胡同,“什刹海”唯一幸存的古刹就在这条胡同里
- 余则成|潜伏穆连成为何敢于光明正大溜走,他提前知道了这两件事!
- 中国人民解放军|韩家水-军歌声嘹亮——致礼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60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