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 你的酒量怎么样? 大臣只说了3个字, 立马受到重用

中国的酒文化由来已久,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朋友之间交流感情,饭桌上都少不了酒。关于酒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最广为人知的则是杜康酿酒,距今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小喝怡情,大喝伤人,李白酒后文如泉涌,写出脍炙人口的诗篇;武松更是不得了,借着酒劲演绎了一场打虎盛宴;唐伯虎大醉之后喊出了“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至理名言。
皇帝: 你的酒量怎么样? 大臣只说了3个字, 立马受到重用
文章插图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世人皆是肉体凡胎,不论是有酒仙称号的李白,还是30碗酒下肚依旧吊打蒋门神的武松,亦或者是放荡不羁的唐伯虎,都不可能达到千杯不倒的境界。然而,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酒量惊人的大才子,连喝三天都面不改色,酒量甩武松好几条街,就连皇帝都对他表示佩服。
曾棨,明代江西永丰人,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此话一点都不假。身为家中的长子,曾棨深感父母的艰辛,未满十岁便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忙时节下地干活,不忙的时候上山砍柴,替地主家放牛、放羊。尽管如此,他并没有耽误读书,四书五经了然于胸,诗词歌赋无所不精,三十二岁一举成名,摘得了当科状元的桂冠。
皇帝: 你的酒量怎么样? 大臣只说了3个字, 立马受到重用
文章插图
皇帝: 你的酒量怎么样? 大臣只说了3个字, 立马受到重用】在殿试当中,明成祖亲自出题,凡能获得参赛资格的进士,无一不是众人瞩目的学霸。曾棨第一个交卷,而且不论从书法,还是文章的质量均无可挑剔,当上状元绝不是偶然,其才华毋庸置疑。如此有才的状元,肯定不会被闲置,刚好朱棣想要编纂《永乐大典》,除了解缙之外,曾棨是皇帝第一个想到的人,因此他也成了副主编。
每次明成祖策问群臣之时,曾棨皆能对答如流,从不存在打草稿的情况,同僚将他视作怪才,那份从容和自信源于过硬的实力,皇帝颁布的诏书不少都出自曾棨之手,受宠程度可想而知。最让人钦佩的不是他的状元头衔,也不是在书法、诗词上的造诣,而是他人望尘莫及的酒量。
皇帝: 你的酒量怎么样? 大臣只说了3个字, 立马受到重用
文章插图
明朝鼎盛时期,周边有很多的藩属国,对大明俯首称臣,还要定期前来朝贡。一个寒风萧瑟的冬季,一位外国使臣带着贡品来到京城,他有个响当当的绰号“善饮”,并且对负责接待的大臣说:“我这个人没啥爱好,就是喜欢喝酒,只是从未遇到过对手,真是一生一大憾事啊!听说明朝人才济济,不知此次能否碰见与我一决高下之人。”
大臣十分看不惯使者猖狂的姿态,但又不好当场发火,否则就显得没有容人之量,不符合礼仪之邦气度。第二天上朝时,大臣将使者的话,一字不落地说给皇帝和满朝文武,明成祖听后大怒不止,若是不给他一点颜色看看,这口气无论如何都咽不下去,在群臣的一致推举下,曾棨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去会会那个嚣张的使者。
皇帝: 你的酒量怎么样? 大臣只说了3个字, 立马受到重用
文章插图
尽管明成祖知道曾棨经常喝酒,但还是问了一句:“曾爱卿啊,你的酒量怎么样?”不是朱棣不信任曾棨,只是事关重大,曾棨胸有成竹地说了3个字:“没醉过。”言外之意就是,皇上尽管放心,我纵横酒场几十年,字典里从没有“醉”这个字,绝不负圣恩。接下里三天时间里,曾棨一直与使者推杯换盏,直到把使者喝到跪地求饶,而他自己却依旧谈笑风生。不久后,曾棨被提拔为詹事府少詹事,此乃正四品官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