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两汉太守刺史表》,会不会觉得这可能是本挺无聊的书,两汉时代的地方官员表格汇总有什么好看的?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本书也有类似的想法。但是在读了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之后,对他和他写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下单买了这本书。拿到这本厚厚的《两汉太守刺史表》,做了初步研究之后,才体会到这是一本非常特别,有恒,有识,有智的历史书,对喜欢两汉,三国和整个魏晋南北朝史的朋友,会是一本价值不可估量的参考书。 为什么这么说?有恒: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首先这本书是把历史当作终身事业的严耕望先生治学准则的突出表现。 严先生对历史的兴趣由《三国演义》激发,通过《三国志》完成启蒙,后来师从钱穆先生,1941年在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最后成为中古历史制度与历史地理的大家。
文章插图
有恒就是他的治学精神。1957年到1959年间,四十出头的严耕望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那时候的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已成就斐然, 卓然成家。但是在那段时间里,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比当时在校的研究生还要勤奋。每天九点钟不到,他已在哈佛的燕京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五点,图书馆关门,他总是最后一个走的。 当时,他正在为下一个巨大的研究计划做准备,找遍了图书馆里唐代历史地理的所有中日文书籍,并作详细笔记。为了更好地读懂日文文献,他还和研究生一起上了一整年的初级日文课。 和他当时一起上课的余英时回忆说:还清楚的记得,对不甚明白的地方,严耕望总是提出来,找他一起讨论,那种认真不苟的神情,令人难忘。其实这种习惯,严耕望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养成,四十年下来,光积累的卡片资料就有20万件之多,这是他撰写传世之作《唐代交通图考》的扎实基础。所以我特别喜欢严先生的两句至理名言: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有识: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的话严耕望认为能有机会运用新的史料,自然能得出新的结论,创造新的成绩,这是人人所能做得到的,不是本事,不算高明。真正高明的研究者,是要能从人人能看得到,人人已阅读过的旧的普通史料中研究出新的成果,这就不是人人所能做得到了。他个人研究历史的路线也是从一般普通史料入手,虽然引用的史料除正史、政书、地志之外,还涉及诗文、石刻、佛藏、杂著等,来源相当广泛,也偶尔引入新发现的史料,但真正的基础仍然建筑在正史之上。他曾听到其他历史研究者批评他“只是勤读正史”,又带点挖苦的味道说他,“能读读正史也好”,意思是不大看得起他只会研究正史。等到他用正史为主要来源写出《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与《唐仆尚丞郎表》两部大作之后,才得到了其他历史研究者的刮目相看。
文章插图
所以,我们研究任何东西(不管历史,商业,还是其他),最主要的是要运用头脑长时期的下深入功夫,从现有的资料中推陈出新,不要愁着没有好的新资料可以利用。有智:智慧就在刻苦与努力之中打开《两汉太守刺史表》,我开始从目录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我很想知道著名的边远州郡凉州陇西的情况。翻检到陇西一栏,严耕望从所有中古史料中能找到的陇西任职情况一目了然(如下面两张图所示)。
文章插图
有明确史料记载的第一任陇西太守在文景之治的时候, 由助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的公孙昆邪担任。他在任十四年,最后封侯可谓志得意满。接任这一职务的是汉武帝时代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李广,他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一辈子没封侯,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以及后面汉昭帝,汉宣帝时代,西汉取得了对匈奴的战略性胜利,打通西域,陇西郡的任职记录就开始变得越来越有持续性了。
推荐阅读
- 心上书单:让心收获一份安宁
- “梦笔生花”的江淹,真的是“江郎才尽”了吗?历史欠他一份公正
- 生活真有趣,处处冷幽默
- 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定制一份“断舍离”清单
- 杜甫最悲惨的一首诗,虽然没有李白浪漫,却更多了一份爱国情怀!
- 您有一份来自温博的开幕邀请,请注意查收!
- 唐代的一份离婚协议书,内容温馨浪漫,最后8个字成网络金句
- 同是文字 为何中西文字演变发展如此不同
- 一缕书香,一份关爱 北京火链科技党总支开展儿童绘本捐赠活动
- 民俗|一份礼仪之邦的文献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