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是谁?大唐诗圣,生于盛唐,长于盛唐,他七岁就开口咏凤凰,从小就有致君尧舜上的梦想,却经历了盛世的崩塌,他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兴衰,生活在国家面临灭亡的边缘,当年的百姓有多幸福,如今的百姓就有多艰难,于是,在逃亡流离的路途中,他把所见所闻写成诗,才有了“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你若问“三吏三别”抒发的是爱国还是爱民,我只能说,爱民即是爱国。以《石壕吏》举例来说。
文章插图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爆发于755年。按道理来说,叛军虽然声势浩大,但也不足以与盛世光环笼罩的大唐抗衡,郭子仪等名将本来有机会迅速平叛,然而老皇帝西逃,小皇帝趁机登基,外忧之下更有内患,上层一顿骚操作,唐军全线崩溃,胜利的曙光被吹灭,开始了持久战。当时杜甫因为他“致君尧舜上”的理想,管不住嘴,一个劲儿给皇帝提意见,这不,左拾遗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去上任的路上,经历了新安、石壕、潼关等地,这天他路过石壕,在一户人家借宿,恰巧遇上了国家队了为补充兵力,四处抓壮丁的惨相。
文章插图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全诗共24句,可分为3层理解,前4句为第一层,中间为第二层,最后4句为第三层。
文章插图
第一层开篇叙事,夜里到石壕村投宿,“有吏夜捉人”,这里“捉人”二字值得玩味,这是官军,国家队,不说征兵招兵,而说捉人,何等讽刺,并且是“夜捉人”,因为白天都躲出去了捉不到,晚上你总得回家吧?然后“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官军搞突然袭击,百姓如惊弓之鸟,一听到响动老翁赶紧翻墙逃走,让老妇去开门周旋。有人就会骂这老头子没责任没担当,大男人丢下媳妇儿跑了,真的是这样吗?
文章插图
第二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你看,官兵是呼和怒,老妇是啼和苦,军民鱼水情都是扯淡,在战争时期只有尖锐的矛盾,接着老杜就开始详细叙述“妇啼”的内容:家里三个儿子都去守卫邺城,在战争中,只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捎信告诉家人另外两个兄弟都战死了,能咋办呢,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只能苟且。家里的壮丁都没了,只剩下一个孙子还在吃奶,她的母亲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家里已经穷困至此了,官人大老爷您就行行好,放过这孤儿寡母吧,老太太我愿意跟您去军营,还来得及为军士准备早饭。
文章插图
我们说是抓壮丁,其实不对,这简直是有活人就抓,无分别抓人,否则老头子为何要逃走,老妇人为何要为了保护家人豁出自己?在古代,男人是一家之主,整个家庭的顶梁柱,而这一家子4个男人,其中3个已经上前线,剩下一个老头子,如果他再被抓走了,留下老伴儿、儿媳和嗷嗷待哺的孙子,该怎么生活下去呢?这一幕是杜甫所见,虽然只是一户人家,但以小见大,一家如此,家家如此,百姓的生活已经惨到什么境地。
文章插图
第三层“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呢?老妇在哭,她被抓走,边走边哭,哭声也越来越远;儿媳在哭,公公逃了、婆婆抓了、丈夫兄弟上前线了,自己和孩子怎么办;杜甫在哭,为这饱受战争摧残的天下百姓。最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天亮了,老头悄悄摸回家,昨天傍晚来投宿之时,还是一家三口来迎接招待,仅仅一夜而已,告别的人就只剩下老翁一人,这样的巨变,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是毁灭性打击。
推荐阅读
- 被主人带走的妖怪会是什么下场最惨的莫过于这只妖怪
- 李白杜甫很像的两首诗,千年难分高下,诗词大会康震几句话说清楚
- 杜甫的这首骂人诗频频被选入教材,却总被认为是夸人的诗
-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杜姓诗人,杜甫和杜牧是什么关系?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西游记》中如来混的最惨的一次,连妖怪都比不上,孙悟空都震惊
- 重生宠文,前世一生凄惨的她,一朝重生,遇到了宠她成瘾的忠犬
- 这个明代建筑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才子,堪称东方梵高
- 西游记中最悲剧的妖怪,一生善良可爱,却被孙悟空灭了全族!
- 水浒传中死的最惨的六位好汉,有的被一刀两段,有的被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