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相会》的敖包是蒙古包吗?这可能是外族人常有的误会


 《敖包相会》的敖包是蒙古包吗?这可能是外族人常有的误会
文章插图
说起蒙古族传统歌曲,流传最广的一首就是情歌《敖包相会》。非蒙古族的人一听说敖包,就一定认为是蒙古包了。其实不然,敖包是草原上露天耸立的大石头堆,随处可见,因为堆得高,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就起到了灯塔指路的作用,也是男女约会的平台。但是这石堆可不是随便堆的,它是蒙古族萨满信仰的重要表现,即便是今天仍能见到有虔诚者膜拜敖包,祈求风调雨顺。
 《敖包相会》的敖包是蒙古包吗?这可能是外族人常有的误会
文章插图
“蒙古”二字见于史书最早是在新、旧《唐书》的“蒙兀室韦”,他们被认为是东胡后裔。蒙古人认为自己的生命为天所赐,天父地母,是天地交感而生。因为蒙古人世代居住草原,依靠放牧为生,完全靠天吃饭,所以必须奢求所在地神灵的庇佑,以保证水草丰美,因此他们对自然万物也特别敬畏,逐渐形成了万物有灵的泛灵信仰。为了避免天灾、敬畏自然山川河岳、祈求一方平安,他们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就特别庄重。蒙古各地的祭祀其实包含着共同性和地方性,所谓共同性,是把各地蒙古人连接在一起的祭天仪式,而地方性则是指蒙古人同时祭祀自己所在地的神。这种泛灵信仰、自然崇拜是佛教传来之前,蒙古地区最重要的信仰。这种原始崇拜,满族称之为“萨满教”,负责主持这种原始崇拜祭祀的人统称“萨满”,在蒙古,男萨满称“孛额”,女萨满称“依都干”。
 《敖包相会》的敖包是蒙古包吗?这可能是外族人常有的误会
文章插图
在萨满教信仰下,蒙古实行土葬,但蒙古的土葬特别神秘,传闻成吉思汗死后,秘不发丧,棺椁回乡途中杀死所有见到的人,然后将尸体埋在一个秘密的地方,不立碑、不设冢,还要万马奔腾,踏平墓地,再在墓地上播种树木。此事真假难辨,但若联系历史就会发现,在萨满教信仰下,蒙古的确有神秘的埋葬传统,但凡有点身份的人死后,土葬都是无碑无冢,立石堆以为标识。如此就出现了最早的敖包,慢慢地,敖包的标志性功用退却,逐渐演变成祭祀的场所,这种祭祀也不再是活人对先祖的追忆,而逐渐变成了祭祀天地神灵。
 《敖包相会》的敖包是蒙古包吗?这可能是外族人常有的误会
文章插图
敖包,蒙古语里是“锥子”的意思,如上所述,敖包的出现带有强烈的萨满色彩,但历史上蒙古族萨满教遭受过三次打击,这使得敖包的迷信色彩衰退,转而成了完完全全的民俗和美好的祈愿。首先是成吉思汗的打击。因为萨满有占卜的任务,所以蛊惑群众的效果极佳,在成吉思汗(当时还叫铁木真)还是个小部落酋长之子的时候,有萨满帖卜腾格里就预言铁木真能当大汗,帖卜腾格里的部落酋长于是对铁木真部落大加迫害,当铁木真统一草原后,该部族被团灭,该部族的敖包被全部捣毁,进而铁木真对萨满进行了打击,这是在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的萨满教第一次遭到全领域打击。
 《敖包相会》的敖包是蒙古包吗?这可能是外族人常有的误会
文章插图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代,当时蒙古阿拉坦汗土默特将佛教引入蒙古草原,他制定了明确限制萨满的法典。第三次打击是在清初,藏传佛教再入蒙古,蒙古萨满信仰全面衰退。经过这三次打击,作为宗教层面的萨满信仰和信条基本被清洗干净,佛教成了蒙古族的主导思想,但是敖包是重要的祭祀场合,也是一个部落的象征,虽然思想领域经历了涤荡,但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使得敖包祭祀保留了下来,这种敖包祭在剔除了萨满色彩后,反而添加了佛教精髓,蒙古族开始在敖包里面置放佛经或佛像,中间还要插上一根高杆,称之为“经幡”,四周要植树。平时有蒙古人路过敖包,不论乘车还是骑马,都要下车下马虔诚敬拜。
 《敖包相会》的敖包是蒙古包吗?这可能是外族人常有的误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