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大清、民国为何能成功?柳宗元《封建论》中“制”的影响( 三 )


秦国、大清、民国为何能成功?柳宗元《封建论》中“制”的影响
文章插图
大清王朝对“制”的选择极具说服性
大清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历史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王朝灭亡之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正式结束,封建社会也正式成为了历史的过去式,也正是因为大清王朝的最终结局,让这个王朝背负了许多的罪名,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要对它嗤之以鼻一下,甚至说他这个王朝是早就已经民心尽失的一个朝代。
可是我们来思考一下,大清王朝是一个统治的中原地区发展几百年的王朝,如果它真的一开始就民心尽失的话,它又凭借什么统治中原地区的呢?唐太宗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历史社会虽然绝大部分权力都掌握在君主手中,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农业民族的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如果农业民族真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如果一个王朝真的民心尽失,那么相信天下一定会赢粮而影从,一定会奋起反抗去消灭这个历史王朝。
可是大清王朝并没有面临这样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当中,大清王朝几乎失去了一半的河山,太平天国在全胜的历史时间段内几乎是百战百胜的,哪怕是后期遇到了曾国藩的湘军也是屡战屡胜。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运动,它最终依旧没有能够摧毁大清王朝,依旧没能够打下中国的全部河山,依旧没能颠覆清王朝的统治政权。
秦国、大清、民国为何能成功?柳宗元《封建论》中“制”的影响
文章插图
大清王朝比太平天国更得民心
这就有问题存在了,不是说大清王朝已经民心尽失吗?那么它应该在这样的历史潮流当中轰然倒塌才对,就像是秦朝在陈胜吴广起义当中背景逐步摧毁一样,应该慢慢的解体才对,可是它并没有,那说明什么呢?
说明大清王朝在那样的历史局面之上并没有民心尽失,或者说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发现一个比大清王朝更加好的选择,所以太平天国并没有消灭清朝。
那么,太平天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制度问题,其实太平天国在本质上与大清王朝是一样的,它并没有带给中国人民一个新的选择,如果说中国社会的底层群众跟随着太平天国出生入死,那么他们耗费许多时间,冒着粉身碎骨的代价换来的也只是一个与大清王朝一样的统治阶层,这样一来,他们何必去冒这风险呢?
而后来到中华民国却不一样,中华民国与太平天国最开始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奔着摧毁大清王朝去的。可是中华民国最终却成功了,那是因为中华民国给了中国人民一个新的选择,它带给了中国人民一个新的制度,当中国底层群众们冒着巨大的风险奋力一搏之后,他们很有可能迎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间段,他们很有可能迎来一个新的统治阶层,他们的生活可能与他们现在所面临的状况完全不一样。
秦国、大清、民国为何能成功?柳宗元《封建论》中“制”的影响
文章插图
笔者认为,在太平天国与大清王朝面前,人们选择了不去冒风险,继续留在大清王朝的统治之下。但是,当在中华民国与大清王朝面前进行选择的时候,人们却很有可能选择前者,因为前者很可能给他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时代,这就是制度优越的先进性。
其实后来的中华民国与当时的秦国是一样的,它们都带给了当时的人民群众一个新的制度选择,让他们明白他们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在这种新制度的影响之下,他们很有可能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至少会有一部分人会做出选择。
其实这是无可厚非的,在同样的风险之下,人们一定会选择那个能够让自己得到更多利益的路,而秦朝和中华民国显然就是那一条能够让自己得到更多利益的道路。所以说,其实柳宗元在《封建论》当中所说到的“秦胜于制”,这样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因此,秦国之所以能够消灭山东六国,依靠的根本是制度上面的优越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