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大清、民国为何能成功?柳宗元《封建论》中“制”的影响( 二 )


那么,这样的观点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当中又有哪些实力能够证明柳宗元这样的观点呢?或者说为什么柳宗元的观点不仅能够概括前代的历史发展,又能够佐证后世的历史发展呢?我们今天就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分析和论证一下柳宗元这种观点是否真的正确。
秦国、大清、民国为何能成功?柳宗元《封建论》中“制”的影响
文章插图
笔者认为,柳宗元的这种历史观念比《阿房宫赋》或者《六国论》当中的历史观点,更加的客观也更加的详尽。其实想要论证柳宗元的观点并不难,我们通过秦朝和清朝的历史发展就可以看出一二。
首先,秦为什么能消灭六国?在《六国论》当中,苏洵说是因为六国人把精力都放在了贿赂秦国上面从而忽略了自己国内综合国力的发展,才导致了最终的灭亡。但是要知道,在当时那种历史压力之下,山东六国根本没有任何的底气与秦国进行正面的抗衡,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都有着自己的考量,每一个国家也都必须为自己国家的利益做出保证,一个国家的国君必须要在确保本国安全的情况之下才能够顾及其他国家的发展。
苏洵的“齐国亡于其它国家对秦国贿赂”的观点,站不住脚
所以说,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不敢反抗,而是根本不能反抗。更有甚者,苏洵还说过齐国没有贿赂秦国,齐国是因为其他国家对于秦国的贿赂而灭亡,但其实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跟的。
首先,齐国是秦国连横政策和远交近攻政策当中的重要盟友,齐国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之下选择了与秦国进行合作,选择了放弃合纵的方式,或许齐国确实没有给予秦国什么土地和财富上面的实际利益,但是这种在精神上的靠拢,这种对于其他国家的不闻不问,实际上比那种土地贿赂更加严重。因此,齐国并非没有贿赂秦国,所以《六国论》当中的观点其实比较片面。
秦国、大清、民国为何能成功?柳宗元《封建论》中“制”的影响
文章插图
同时,《阿房宫赋》当中又说六国不能够爱自己的臣民,所以它们灭亡了;但是,后面又说秦朝也是因为不爱它的臣民,才导致了最终的灭亡,这就成为了一个比较矛盾的说法。难道秦国在成为一个王朝之前是爱自己的臣民的,在成为一个王朝之后就不爱了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可是一个不爱自己臣民的秦国却消灭了同样不爱自己臣民的六国,这是不是也能说明问题呢?因此,其实秦国为什么能消灭山东六国根本因素并不在于山东六国对秦国的态度上,也不在于秦国对它自己国内臣民的态度上,而在于制度上。也就是柳宗元在《封建论》当中所说到的“制”。
秦国之所以能够成功,选择正确的制度——法治
为什么秦国能够成功呢?那是因为秦国当时选择的历史制度,比其他国家更加的先进;当时楚国选择的是分治,燕国选择的是王道,齐国选择的是吏治,韩国选择的是术治,赵国没有一个确定的政治制度,魏国的选择与吏治比较相似,而秦国选择的则是法治。除了秦国之外,其他的国家选择的都是用人来治理国家,也就是说,它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实是承接的西周遗留下来的制度。
秦国、大清、民国为何能成功?柳宗元《封建论》中“制”的影响
文章插图
可是西周后期之所以会分崩离析,之所以会出现春秋战国这样的历史局面,就是因为它在制度上面除了问题,这足够表明西周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是不再适用的了,它已经不够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中原文化的发展,所以它才会在混乱的历史当中被逐渐淘汰,可是山东六国却依旧选择承接西周的政治方式。
试问,这样的局面能够获得历史背景的支持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可是秦国不一样,它选择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或许它当时所适用的法治与我们今天所说到的法治不一样,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那个历史时间段,秦国的法治一定是最适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道路,所以秦国才会成功。或许我们这么说大家并不是非常的清楚,而如果我们结合一下清朝的选择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