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散文《过年母亲为我翻新旧棉袄》陈久平


故事:散文《过年母亲为我翻新旧棉袄》陈久平
文章插图
1960年,国家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棉布是凭布票(证)供应的,每个人是六米布证。我们家是三个成年的大人,就这样一点布证,只够夏季一季用,到了冬天穿衣就是没有布证了,没有了布证到过年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能买上布的,买不上新布,过年就换不上新衣服。
故事:散文《过年母亲为我翻新旧棉袄》陈久平】母亲看到家里没有布证,连我过年的新衣服也保证不了,确实是无奈,只好在旧衣服上想办法。那年代,我们穿衣服通常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身衣服最少也要穿上八九年。母亲见我身上的旧棉衣,外面的面子虽然是旧了很多,但还没有翻新过,所以决定拆旧翻新。
我穿的旧棉袄是头一年在商店里用布证和人民币买来的制服棉袄,不是那种纯手工做的。这就给母亲出了难题。要用手工做成和缝纫机做成的一模一样,这是考验手工的关键活。特别是棉衣的门牌,口袋盖,都是明线做成的,很难做,其它暗线做的地方倒是可以粗糙点。
母亲先是仔细地拆棉袄,一件一件地往外拆,把里面的棉花取出来,然后进行烫洗。把布面平的粘粘的,在院子里晾干。我当时也有些犹豫,觉得母亲是做不好的,手工做得肯定不如缝纫机做下的好。况且是翻新的,把里面的布翻出来当了外面的,让别人看见会是很难堪的。
故事:散文《过年母亲为我翻新旧棉袄》陈久平
文章插图
母亲决心很大,一定要给我翻新,我也没有办法。母亲平心静气地给我翻新衣,先是把缝明针的地方一针一线细细地往出切,每一针都要做的和缝纫机做的长短一致,明线要做的直直的,要和缝纫机做成的一模一样。我仔细坐在母亲跟前看她的一针一线的针角,凡是有差错的地方都要给好指出来,母亲要耐心地重新返工。母亲在做明线的过程中饭也顾不上吃,觉也顾不上睡,全心全意地为我做衣服。我这时才真正感觉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对子女的操心是无微不至的。
就这样,母亲给我做了三天三夜,把些做起来艰难的地方先做完,剩下的就是暗针了,把原先的棉花再放进去,就成了一件新棉衣了。面料是那种蓝色的花达呢,新新的,蓝蓝的,很好看。我穿在身上和原来新买的没有两样。穿在了身上也看不出来是翻新的。我对母亲的针上功夫相当佩服。这一年我过年也有了新棉袄了,自然很高兴。
看看现在的垃圾箱里都是丢弃的崭新的衣服。看看现在的年轻妇女都是花钱买的穿时髦服装,根本不用去忙忙碌碌做针线活了。回想起那个时代,确实是今非昔比。想想那时候的母亲是多么辛苦,多么勤劳,一针一线总是情,难忘母亲针线功,为儿操劳常挂心。
———————————
作 者 简 介: 陈久平,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岚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岚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
故事:散文《过年母亲为我翻新旧棉袄》陈久平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