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龙船的历史渊源与传统工艺之美

道州龙船的历史渊源与传统工艺之美】文/罗明桥 图/罗明桥 田赤英
道县,古称道州,雅称“莲城”。被誉为“天下谷源,理学圣地”。道州古代属楚国。荆楚文化将龙船赛的习俗早已融入道县人民的血液。道县境内地表水系发达,河流分布均匀,属于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6条,即潇水、洑水、淹水、泡水、泠水、濂溪河。而龙船正是水乡人民最恰当的表现物。正是这得天独厚的历史与人文地理环境,发源并承载了道州龙船习俗,使之传承千年。
道州龙船的历史渊源与传统工艺之美
文章插图
道州的龙船文化滥觞与万年的稻作文化,吮吸了舜德文化的精髓,浸润了楚韵骚风,融入了理学文化的博大精深。道县龙舟文化起源于宋代,既是纪念屈原,也是纪念周敦颐。道州虽然不是龙舟的发源之地,但它正是荆楚文明,中原文明由北向南传播之要道和承接之地。因此,在农耕文化的土壤上生成的龙舟文化,必然会在道州这片土地上落户生根,开花结果。
道州龙船的历史渊源与传统工艺之美
文章插图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州龙船不仅赛速度,更有精美的制作工艺可观。区别于全国其它地区的龙船,其独特之美在于传统制作工艺之美。龙头雕刻精美,其造型都由“龙生庙、庙生龙”演绎而来,不同颜色,造型的龙头代表不同的社区、村落。龙头分龙、虎、凤、麒麟四大类。然后再按漆色分类,由此又分十三种,即龙头型分为红龙、黄龙、金龙、青龙、乌龙、白龙六种;虎头型分红虎、黄虎、金虎、黑虎、白虎五种;金凤型一种;麒麟型一种。工艺造型上,根据各村族姓祭祀庙宇供奉的神龙(神灵),演变成各类龙、虎、凤、麒麟等造型,代代相传。其中龙嘴有张嘴和抿嘴,其他部位有局部变化。龙与庙宇是相对应的,金色龙头代表的是道江镇东阳坊,因为东阳村有座火神庙;乌黑色龙头代表的是营江阳乐田村,因为阳乐田村有座乌龙庙;黄色龙头代表着东门乡东门村,因为东门村有座黄龙庙;西洲社区有座白龙庙……
道州龙船的历史渊源与传统工艺之美
文章插图
道州龙船与外地龙舟造型也不同。船身一直沿用传统造型,龙船身长18——20米,中间宽约1.3——1.5米,抬头翘尾,每条龙船中间设鼔锣一套。尾端装饰彩旗,还配有长5米的“关刀舵”,用来控制方向。船体材料用杉木制作。正常情况下,龙船共配24人,设指挥、鼓手、锣手、舵手各一人,桡手数量不超过20人。
道州龙船的历史渊源与传统工艺之美
文章插图
打新龙船时还有架马和倒马的仪式,师傅启动打新龙船的开工仪式即为架马。新龙船做成时,全村举行完工仪式,即为倒马。在外村打的龙头,还有接龙头仪式。新龙做好后还有“乐龙”和“暖龙”仪式。
道州龙船的历史渊源与传统工艺之美
文章插图
目前,道县民间有龙船130余艘,划船桡手达3200人,造型之独特,工艺之精美,规模之浩大,在全国绝无仅有,每年吸引国内外观众达40余万人。
道州龙船的历史渊源与传统工艺之美
文章插图
“五月五、龙船下水打烂鼓”。每当龙船下水之时,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都汇聚在潇水、濂溪河两岸,形成万人空巷的盛况。在外打工的年轻后生,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要放下手头活,回乡为村里的荣誉而战,为那种狂野和激情而战。在欢呼声、呐喊声撼天动地之时,达到竭尽全力,喊破嗓子的忘我境界。风雨无阻,无所畏惧。勇往向前,奋发拼搏的道州精神由此形成。
道州龙船的历史渊源与传统工艺之美
文章插图
道州龙船赛2006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的民俗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秀美江城,千舟竞渡,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像一幅神奇瑰丽的民俗风情画卷,光彩夺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