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家有“江西老表”( 三 )


《诗经》中写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木瓜、木李和木桃的说法至今存在于咸宁方言中。不过现代人吃的木瓜,是明朝以后的“番木瓜”,是种舶来品。《诗经》中的木瓜又是什么呢?
王宏佳拿出一张他拍摄的照片,缠绕在树干上的藤蔓上,长出了一个个绿色的果实,“我们当地人把它叫做‘木瓜’,是用来制作凉粉的食材。”用纱布袋套住果实,放在凉白开里慢慢搓揉,黏稠的汁液从纱布中渐渐析出,再把收集到的汁液放在冰箱里静置大约一个小时,果冻状的冰粉逐渐成形,再搭配蜂蜜或者咸宁特产的糖桂花,一道清凉的夏日甜品便可以解暑消馋。
“这也叫薜荔,‘薜’要读bì。”王宏佳说,屈原的《九歌·山鬼》曾记载道:“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南宋有人写了一本《离骚草木疏补》,详细描述了薜荔的果实:“似莲房,中有细子,上锐下平,外青,霜则瓤红,常为鸟乌所啄,童儿亦食之。”和王宏佳采摘的这个当地“木瓜”几乎一致。所以《诗经》中所说的“木瓜”到底是什么,在他看来,咸宁方言里把“薜荔”叫“木瓜”,或许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这些受到不同文化影响的词汇都沉淀到了咸宁的方言中。比如把媒人叫“红叶”,把象征多子多孙的石榴叫“字榴”(咸安);把回家叫“归去”或者“去归”(崇阳);把“玩耍”叫“戏”,“春播”叫“作阳春”(通山)。
“建筑、服饰、农林牧副渔里全部是文化的传承,保存着从古至今一种文化的基因密码。而语言也是其中一种。每种语言都是一种传承方式,方式越多,传下来的东西也就越多。当语言到达一些地方不能适应的时候,它和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就自然死亡了。”出发前往咸宁前,阮桂君曾这样告诉我。然而,咸安城区很多年轻一代,却都以方言“太丑”为由,已经逐渐不再讲方言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