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嘴的孩子,是席宴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在赴宴前,大人都要千叮咛万嘱咐:主宾位置的客人不动筷,小孩不要动;头几道菜,要悠着来,得留点肚子,免得随后硬菜来了,看着干瞪眼......然而,一开席,看到七大碟子八大碗琳琅满目、喷香喷香的萝卜片、豆腐、粉条等几碟菜,那久违的油腻味儿扑鼻而来,口水往外直流,大人交代的话,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便狼吞虎咽了起来。尽管大人也在帮着夹菜,还是不时地踮起脚尖,抓起一大把自己特别喜爱的菜,塞到嘴里,油油的、甜甜的,未经咀嚼就滑入嘴里,直吃得嘴巴油光、肚皮滚圆,也不肯停歇下来。
凡是小孩们坐得多的席位,一盘菜刚刚端上来,一瞬间便是筷子与碟盘的密集撞击声,风卷残云一般,不多时,就杯盘狼藉了;大人们在划拳行令:哥俩好、五魁首、七巧关、八匹马、久长富贵……小孩们则借机悄悄地把那喜欢吃的油炸果子等顺进口袋;由于坐的是长板凳,有时候坐在另一端的人突然离开了,而站起来夹菜的小孩未加提防潜意识地坐下来,由于凳子失去平衡,一端扬了起来,摔了个仰八叉,屁股蛋子生疼,刹那间,引起哄堂大笑......喜宴过后的第二天,不吃早餐的孩子算是正常的,还有消化不良、几天都吃不上饭的。
文章插图
酒至半酣,事主便在知客的引领下逐桌敬酒了,一开口就是“客人较多,招待不周,敬请见谅”和“薄酒淡菜,大家吃好喝好”等客套话,边说边敬烟,然后,接过另一个人事先倒好的酒敬上。接下来,劝酒的吉祥话像不要钱似的一句接着一句往外抛:“好事成双,再来一杯”、“桃园结义,再来一杯”。同时,一些客人的嘴儿像抹蜜一样,对新郎新娘一通赞赏溢美之词,甚至有些由于饮酒过多,已经口齿不清了,仍然絮絮叨叨个没完儿......事主挨个儿与客人对饮一杯,最后,集体回敬事主一杯表示感谢。就这样,吃席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结束了。
也许“死要面子活受罪”这种做法,就是专指农村人的,他们果真是宁要面子,不要里子,根本不去核算设宴合算与否,哪怕节衣缩食、四处借贷,也要端出最高水平的宴席,供客人享用。由于宴席比较丰盛,其实,客人们早已酒足饭饱了,然而,仍然端坐着不肯离席,因为,还有盼头呢!当一大盆子馒头和每人一包的装有糖果、油炸果子的纸包一道上桌之后,才算是“送客提示”。
散席了,宾主彼此客气一番,才一一道别。
如今,乡亲们家境殷实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厨艺精湛了,菜品高档了,然而,人们对乡村的喜宴,却不再那么期待了,纵然出入高档楼堂馆所,食山珍海味,也找不回当年的那种感觉了。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乡县灌张街信用社
(图片选自网络)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吃席,曾经的乡村盛宴】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推荐阅读
- 90后“国宴级服务员”姚碧,曾经三次服务国宴,普通宴会请不动她
- 需求|重庆乡村基为什么能够成功?名字不重要,卫生和味道起了作用
- 华州农村碎娃吃席
- 乡村散文:炸小白鱼
- 一碗“酸辣汤”的诞生
- 乡村美食胡家铁板烧 味道醇香独特 口感甜绵极佳 女孩子最喜爱
- 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红小吃,现在咋了无音讯了?网友的评价扎心
- 松软|曾经是皇帝最喜欢的宫廷糕点,可以在家里做,松软、糯、可口,容易滋补脾胃
- 精致|醋炒白菜很好吃,但油很精致,大厨会教你一个窍门
- 曾经的八大菜系之首,为何现在无人问津?顾客:还不如我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