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增强活力
文化惠民添彩小康生活
【岁末回眸】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今年,东莞图书馆内吴桂春的一则留言,感动了无数人。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回望这一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正向零门槛、均等化、普惠制深入发展。互联网信息无障碍领域首个国标实施,从顶层设计上为网络盲道建设扫除障碍。各场馆不断更新服务手段,以开放、亲切、体贴的姿态,为公众提供更精细的服务。
文化的力量,让乡村更具活力。农家院里搭起戏台,传统村落建起文物展览馆,一批脱贫攻坚主题的文艺创作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着这些图景,我们能找到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
【编辑感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检视全面小康的文化成色,能更好感受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开在家中的邻里图书馆到乡村的农家书屋,从农田边的“流动技术服务站”到“点单式”服务成为常态,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精细,为人民群众提供充盈的文化养分;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下沉,切实畅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这一年,保持定力
规范管理守护网络空间
【岁末回眸】
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短视频直播、试听节目等领域的市场监管继续加强。
4月至11月,全国组织开展“扫黄打非·新风”集中行动,扫除文化垃圾,持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6月,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发布,加强内容审核。8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饭圈”“黑界”“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规定,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
【编辑感言】
推出限时、限流、限额的防沉迷模式,利用人工智能加强在线管理……发展的快车道上,如何以行之有效的规范管理守护网络空间,考验着互联网平台的执行力度和社会担当。近年来,不良网络文化和低俗有害信息依然存在,对其“零容忍”“严管理”,不仅是为青少年营造身心健康成长空间的必然需要,更是网络治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才能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4日11 版)
推荐阅读
- 玩石头就要做赏石文化的传播者,可一些人却成了奇石的封存者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老戏骨”惠英红好优雅,裸色刺绣裙精致高贵,60岁美得真实自信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迁安发布暂停公共文化服务的通知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揭秘三星堆 为何有人称其不属于中华文化
- 配色解读:艺术家邓建勋 x Dunk Low合作—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配色
- 同仁嘛呢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