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边摊便宜买回红木盒,不小心弄破露出绿漆,没想到价值翻了百倍

在收藏界,有很多慧眼识珠的厉害人物。他们时常在古董地边摊闲逛,寻找自己喜欢的藏品。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少人花了大价钱,最后买回去的宝贝都是赝品。但也有人捡漏成功,用很少的钱,收回一件价值不菲的宝贝。藏品学者朱宝力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件奇事。
 地边摊便宜买回红木盒,不小心弄破露出绿漆,没想到价值翻了百倍
文章插图
当时,朱先生在一个收藏品市场的地边摊上,看中了一个大圆盒。这个木盒太不起眼了,本来是朱红色的漆面上,绘有描金的山水,可那描金都已经磨坏,一点富贵气质都没有了。摊主看朱先生有兴趣,主动提出要便宜给他。喜欢收藏的人,多多少少都会些修补宝贝的额手段。更何况,朱先生还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对于漆具的修复,那更是出神入化。想着价格也便宜,朱先生索性买下了红木盒,打算回家自己修补好,再说其他。
 地边摊便宜买回红木盒,不小心弄破露出绿漆,没想到价值翻了百倍
文章插图
没想到,在修护的过程中,朱先生遇到了问题。这个木盒是清朝中期的宝贝,距今时间长,且漆具本来就不好保存,因此刚开始修复,表皮就被弄破,掉下来好大一块红漆。这可让人头疼不已,朱先生拿起红漆仔细打量,想找个法子重新把它补上,没想到这一打量,朱先生就发现了奇怪的地方。原来,按照这种木盒的制作方法,红漆掉落后,下边应该是灰色的底。可这块红漆下,居然是绿漆。再仔细一看,这分明是一片绿漆绘成的松叶。
地边摊便宜买回红木盒,不小心弄破露出绿漆,没想到价值翻了百倍
 地边摊便宜买回红木盒,不小心弄破露出绿漆,没想到价值翻了百倍
文章插图
原来,在清朝时期,古人已经有了“收破烂变新”的环保概念。工匠们把人们不要的木盒拿回来,重新刷上朱漆,绘制成当时流行的图案,当做新品出售。因为大部分改造的木盒都是明朝的旧物,因此考古界都称这种木具为“清包明”。朱先生便宜买下的这个木盒就是一件典型的“清包明”漆具。
 地边摊便宜买回红木盒,不小心弄破露出绿漆,没想到价值翻了百倍
文章插图
只是,难题又来了。虽然明朝的木盒肯定比清朝的木盒价值高。可如果修复后发现下边那层已经损坏严重,这个木盒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图案的素漆盒,就算木头是明朝的,可收藏价值远远不如上层那幅描金山水画高。但上边这幅描金山水画实在太平庸了,就算只从破损的那一处的绿松叶看,也知道下边那副画才是上乘佳作。
 地边摊便宜买回红木盒,不小心弄破露出绿漆,没想到价值翻了百倍
文章插图
朱先生最后还是决定冒险试试,在把最外层的那副描金山水画清理掉后,果然露出了一幅高明不少的隐士采灵芝图。图中两个隐士拿着刚采来的灵芝仙桃回到山门,仙鹤与梅花鹿出门相迎。如此一来,那破旧的木盒摇身一变,价格翻了百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