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 , 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成为当时比较强大的诸侯势力 。其中 , 就张士诚来说 ,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 , 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 , 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 。次年 , 在高邮称诚王 , 国号周 , 年号天佑 , 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 , 张士诚占据的地盘 , 南到绍兴 , 北超过徐州 , 到达济宁的金沟 , 西边占据汝宁府(河南汝南县)、颍州(安徽阜阳)、濠州(安徽凤阳东北)、泗州(江苏盱眙) , 东边直到大海 , 纵横两千余里 , 带甲的将士数十万 , 完全可以和朱元璋相抗衡 。那么 , 问题来了 , 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时 , 张士诚在干什么 , 为何不趁火打劫呢?
一
首先 , 对于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两大势力 , 有“(陈)友谅最桀 , (张)士诚最富”之说 。不过 , 最终的结果 , 是陈友谅和张士诚都被朱元璋给消灭了 。在顺序上 , 朱元璋先灭陈友谅 , 然后再击败大举进攻张士诚 。因此 ,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 , 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的时候 , 张士诚完全可以在背后偷袭朱元璋 , 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公元1363年 , 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 , 但在鄱阳湖大败 , 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 , 年四十四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陈友谅死后 , 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 , 改元德寿 。次年 , 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 , 陈理出降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朱元璋和陈友谅巅峰对决的时候 , 张士诚之所以错失良机 , 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 , 张士诚目光短浅 , 格局较小 , 是其没有对朱元璋趁火打劫的重要原因 。
二
在和陈友谅大战之前 , 朱元璋面对陈友谅、张士诚这两大势力 , 不确定应该先对付哪一个 。也即对于朱元璋来说 , 也担心进攻某一方的时候 , 另一方会趁机发难 。在元朝末年 , 朱元璋的地盘正好处在陈友谅和张士诚之间 , 加上北边的元朝等势力 , 可谓四战之地 。在此基础上 , 刘伯温向朱元璋表示“士诚自守虏 , 不足虑 。友谅劫主胁下 , 名号不正 , 地据上流 , 其心无日忘我 , 宜先图之 。陈氏灭 , 张氏势孤 , 一举可定 。然后北向中原 , 王业可成也 。”(《明史刘基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刘伯温看来 , 张士诚防守有余 , 进攻不足 , 不应该多虑 , 而陈友谅野心十足 , 所以应当先消灭陈友谅 。正是在刘伯温的这一建议下 , 朱元璋下定了和陈友谅大战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 , 刘伯温对于张士诚的判断 , 可谓一针见血 , 果然在鄱阳湖之战等战役时 , 张士诚几乎一直按兵不动 。
三
另一方面 ,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 张士诚所占据的吴越之地 , 可谓元朝末年的富庶之地 。正是因为物产丰富 , 张士诚缺乏对外扩张的强烈需求 。一定程度上 , 这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差不多 , 因为国家富庶 , 齐国不像楚国、秦国一样热衷于开疆拓土 。同样的道理 , 元朝末年的张士诚 , 已经是非常富足了 , 自然对继续用兵攻打朱元璋不太上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朱元璋出身明教,称帝之时,明教教主张无忌的结局出人意料
-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除不尊崇孟子之外,还做了三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 明朝严苛的宫廷教育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影视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清复明,那明朝究竟有什么值得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