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为何刘邦“偏爱”独臣、孤臣?可是,一向深谋远虑的刘邦为何要突然对于一个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陈平大加宠信呢?这的确不符合他一贯的行事作风。所以,除非是陈平手上也有能够同等置换给刘邦的资源,那就是帮他稳固个人的统治。还记得陈平先前说过,他有要事需要立即汇报,决不可拖延至明日吗?虽然在《资治通鉴》中仅仅是记录了陈平有这样的举动,没有详细描述出他回报的内容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从刘邦后来的行为中判断出,第一陈平的汇报令他感到十分满意,第二他愿意和陈平展开合作。而我们可知这件事发生在刘邦创立汉朝的第二年,一切还仅仅是个开始,朝堂外有因为多年战争而损耗的土地和人口问题,朝堂内有野心勃勃的派系之争。从陈平后来被授予的职位和权力看来,我们可以反推出他当日向刘邦进献的提议一定是用来帮他解决朝堂之内的问题的。为何刘邦“偏爱”独臣陈平?
文章插图
一是,陈平是可以帮他解决许多他不好亲自出面解决的问题。二是,当时陈平的处境十分尴尬,没有任何派系愿意接纳他,他成为被孤立的独臣。自古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此时刘邦拉拢陈平,对于陈平来说意义是不同的,这种好不容易得来的接纳与认可,会让一个人无比的珍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陈平势必会用百倍千倍的努力去回报刘邦的这份恩情。三是,监督将领的这份工作,是一块烫手山芋。其实,我们在历朝历代的官制当中都能找到具有监督职能的职位,但是可以见得的是大部分在这个职位上的人都不能很好的完成监督任务,往往脱不开人情和贿赂的束缚。当时刘邦身边恰好缺少像陈平这样的人,没有任何根基,没有参与到任何派系的权利争夺,陈平非常适合做这样一份得罪人的工作。所以刘邦对陈平宠信有加、极度拉拢是事出有因的。
文章插图
孤臣、独臣并不是如你想象般简单鲁迅曾经说过:“猛兽是单独的,牛羊才成群结队。”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能够成为独臣、孤臣的人,多半是身上背负有异于常人的能力,这样他们有底气单枪匹马,单打独斗。可是在社会上,单人作战往往并不利于长久的发展,合作共赢才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胜法宝。所以,在这里我们并不鼓励大家一味地成为“独臣、孤臣”,在骨感的现实之下这很容易让我们逐渐固步自封。同时,我们也不鼓励急冲冲的寻找同伴,极力避开“孤臣、独臣”的身份。陈平身上有我们需要学习的一点,那就是他可以及时的做到审时度势,行走社会“判断力”是必不可少的。陈平的机敏是非常人所能及的,他从基层做起,一个普通农夫参军入伍,先后栖身于魏王、项羽以及刘邦门下,之后陈平又历经高帝、盈帝、吕后和文帝等四朝,一路做到宰相。其中除了运气,更多依靠的是他无比的智慧。
文章插图
项羽所以在一开始做独臣是陈平自己的选择,陈平深知自己根基尚浅,来到汉朝之后若草草加入其中一个阵营,反而适得其反,还不如就先放任不管单打独斗,如果不能在最初找到一个强有力的靠山,那么就相当于做了无用功。经过他的悉心考量之后,陈平选择了刘邦,我们可以看到刘邦虽然对陈平表示示好,但是真的促使他重用陈平的理由还是陈平自己给的——主动献策。总而言之,做独臣、孤臣最重要的是抓住事件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说到底是什么最终帮助你走向权力巅峰,对于陈平来说是皇帝刘邦,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讲,往往就是我们的顶头上司直系领导等等一类人。而同事之间的关系不过是被排在之后位置的东西,同事并不是左右你升迁与否的主要矛盾,工作能力和眼光选择才是。
推荐阅读
- 司马光死后列入奸党,朝廷下令毁著作,《资治通鉴》为何仍在世?
- 观点太反人性,这个组织,一直被官府严打,但它熬死了5个朝代
- 《资治通鉴》中含金量最高的对话,价值千金
- 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 —共青城市多所学校组织师生观看纪录片《为了和平》
-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中国书法
- 卓尔不群的献王刘德(三)|选自《资治通鉴》
- 中国历史上最牛组织,为造反而生,历经1000多年,熬死5个王朝
- 中国3大神秘组织皆来自民间,延续两千多年,如今状况如何了?
- 好消息!市城管局三名同志书画作品获奖啦
- [基地中心]组织职工参观东方绿舟国防教育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