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黄益飞:大河口西周墓地叔骨父簋铭文所见西周礼制考( 三 )


宗庙是宗族的象征,叔骨父作为大宗有收族之责。《仪礼·丧服》贾公彦《疏》:“宗子,谓继别为大宗,百世不迁,收族者也。……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叔骨父作为新宗族的创立者,希望宗族人丁兴旺,子姓众多,本支百世,子孙永宝。生育、繁衍自然是宗族的头等大事,故而庙成即祭祀竈神以祈生。于庙中行 祭,与 祭祈食主生养的礼旨相合。
其次,作为新宗族所自出的侯,有合族之道。《礼记·大传》:“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郑玄《注》:“君恩可以下施,而族人皆臣也。不得以父兄子弟之亲自戚于君。位,谓齿列也。”孔颖达《疏》:“‘合族’者,言设族食燕饮,有合食族人之道。”因此,侯亲自参与隆重的竈灶之礼。
“延侯”之“延”,可读为“筵”。“筵侯”,义即为侯设筵。既为侯设筵,则必有延侯入室之事。若延仅读如本字,则失却了设筵之义。“筵侯”与吕鼎“吕筵”义同。此谓祭毕,为侯设筵。侯亲自参与祭,无疑也很重视新宗族的繁衍生息。
最后,叔骨父簋铭文显示,其祭行于“正月”。彼时之正月,当秋分之次月。益知祭四时皆行。
2. 殷周五祀
叔骨父簋所记以祭祭竈之事,亦关乎殷周之五祀。
关于五祀,《礼记·曲礼下》和《礼记·祭法》均有记载,且二者有所不同。《礼记·曲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徧。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徧。大夫祭五祀,岁徧。士祭其先。”经文以天子、诸侯、大夫皆祭五祀,然五祀之名未详。《礼记·祭法》则云:“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竈。王自为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诸侯自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適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竈。”以天子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適士二祀,并详举诸祀之名。两说不同。郑玄注《礼记》,以二者所记为异代之礼,其注《曲礼》云:“五祀,户、竈、中霤、门、行也。此盖殷时制。…… 《祭法》曰:天子立七祀,诸侯立五祀,大夫立三祀,士立二祀。谓周制。”自东汉以降,研习三礼者皆宗郑康成。杜佑《通典·吉礼·天子七祀》云:“殷制,天子祭五祀:户一、竈二、中霤三、门四、行五。岁徧。诸侯、大夫与天子同。”杜说即本郑玄。
然而,郑玄之说并非汉代学者之共识。《白虎通·五祀》:
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竈、井、中霤也。所以祭何?人之所出入,所饮食,故为神而祭之。
独大夫以上得祀之者何?士者位卑薄,但祭其先祖耳。《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五祀。”《曲礼》下记曰:天子祭天地、四方、山川、五祀,岁徧;诸侯方祀,祭山川、五祀,岁徧;卿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有废莫敢举,有举莫敢废,非所当祭而祭之曰淫祀,淫祀无福。
据《后汉书·肃宗孝章皇帝纪》,后汉建初四年汉章帝招博士、议郎、诸儒等于白虎观讲五经异同,“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对,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奏议》”。《白虎通(义)》就是在《白虎奏议》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白虎通》本为统一经义而作,所记应即经皇帝裁决的经义。而《白虎通·五祀》并未区别其时代,并且引用了《王制》和《曲礼》之说,而未述及《祭法》之异说,则彼时学者或以《祭法》所论不合经义。
今由叔骨父簋可知,卿大夫亦祭竈,与《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之说不合。而且《祭法》谓庶士、庶人可祭竈,而诸侯、大夫、適士反不能祭竈,岂非咄咄怪事,亦不合降杀之例。因此,至迟在西周中期穆王之世,天子、诸侯、大夫应皆如《白虎通》所论祭五祀。《礼记·祭法》所记天子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的祭祀制度是否周制,以及其形成于何时,尚待新材料而决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