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新华文轩西南书城外景
文章插图
方所(成都店)
文章插图
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生动活泼
【 成都|喜阅成都】
文章插图
宽巷子的见山书局
“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这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对西汉蜀郡守、公学始祖文翁在成都兴学做出的评价。两千多年来,成都形成了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还养成了百姓喜爱阅读、喜欢舞文弄墨的习俗。
新千年以来,在书店,在茶楼,在各阅读空间的读书分享会上,不时传来成都人摇头晃脑的朗朗读书声,或面红耳赤的学识争论声,让人想起李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千户万户入画图”。
安静与喧嚣,老牌书店两副面孔
“如今,成都书店数量已居全国第二,博物馆数量全国第一,这让成都人为之骄傲”,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说,“因为书店和博物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西南书城是老成都人绕不开的集体记忆。它是成都第一家开在闹市区的大型书城,至今仍是全国十大书城之一。大学期间,我从师大北大门坐38路公交车到市中心的盐市口,步行五六百米便到达西南书城。买了工具书或某本文学书,顺便去春熙路买件新衣买双球鞋,再到青年路看场电影,基本构成了一个大学生的最美周末。若是夏日,西南书城就像一棵巨大的树,遍地是坐着靠着半躺着的成都人,看书,歇凉,惟有双手和眼睛在转动,一整天的陶醉。
2001年10月,贾平凹在西南书城签售新书《西路上——贾平凹手稿珍藏版》,爱凑热闹的成都人,老老少少早早挤在书城门口,人形长龙一直延伸至走马街与学道街的交叉口。最壮观的一次是韩寒签售《三重门》,爱读书的少男少女把书城的几道门围得水泄不通。
于是,西南书城犹如成都的刀削面,削出了成都读书人的鲜亮两面:安静,与喧嚣。
那些年,西南书城、成都购书中心等老字号新华书店引领着成都人的读书求知生活。他们邀请的,不是著名作家就是畅销书作者,举办的签售会或读书会高端大气上档次,外来入驻的民营书店很难从热门图书市场分到一杯羹。
寂寞与坚守,书痴悄然改变成都
偏偏有个书痴,2002年从湖北十堰赶来,反其道而行,主攻冷门的旧书市场,一心想改变成都书店的格调,满足读书人的另类需求。
这人叫傅天斌,成都毛边书局的创始人,后来的成都女婿。“什么书畅销就卖什么书,我在十堰的新华书店干过。然而,让我更有成就感的,却是把那些你想买但买不到的旧书送到你面前。你的惊喜,就是我的无穷满足。”在十堰工作期间,他收藏的不少毛边书甚至是旧书市场上的孤本,颇受学者类读者欢迎。为赢得更多读者,他几乎跑遍全国的旧书市场,最后发现,成都才是最大最隐秘的一个。
成都学者、诗人流沙河早先在傅天斌手里买到珍贵的历史文献古籍《东京梦华录》,本存万分感激,得知傅天斌要在成都开旧书店,爽快地赠送店招墨宝一幅。
虽说对生活的要求只是吃饱饭就行,傅天斌仍堪称苦苦支撑,长期流连于清溪东路、玉林路等多个小区深处,守候在旧书堆里。他一般凌晨三四点骑自行车,后来是电瓶车出发,去九眼桥、送仙桥等旧书市场淘书,在租来的家兼书局藏了10多万册旧书。
成都慢。老成都人一杯茶一本书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慢生活,不仅被大大小小的茶楼轮番复制,也在毛边书局里持续留影。
所谓“有志者事竟成”。2018年6月,成华区桃蹊路街道看上了傅天斌的丰厚藏书,双方联合创立了全国首家将政府公共文化资源与民间社会组织资源完美结合的高品质阅读、创作场所——毛边书局·桃蹊书院,面积达1200平方米。因为政府解决了场租、水电、安保费用,傅天斌那尘封的10多万册旧书又活跃起来。
推荐阅读
- 一句阿弥陀佛能治病,这是念力的能量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俄罗斯美女的书法作品,自叹不如
- 画家专栏 │钟金镖——精品人物画 形神俱佳
- 罗素:对平庸的崇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恶之一
- 画风清新又好美的小姐姐!服饰设计灵感满分!
- 儿时游戏之八--灯笼会
- 《认识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于历史的塑造和推动
- 水帘洞原来的主人是谁,原来孙悟空一直被蒙在鼓里
- 深度阅读,慧眼识金,找到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