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窑诗文里的“南朝双壁”诗
长沙铜官窑诗文中有二首涉及到南北朝时期的二位著名僧人,一为释宝月,一为志公禅师,他们可谓是铜官窑诗文里的“南朝双壁”。
1.齐武帝太乐令释宝月
释宝月,俗姓康,一说姓庾,胡人后裔,南朝萧齐时期的诗僧、音乐家。其人,善解音律,颇有文名。
《南齐书·乐志》载:“《永平乐歌》者,竟陵王子良与诸文士造奏之。人为十曲。道人释宝月辞颇美,上常被之管弦,而不列于乐官也。”
“不列于乐官”的释宝月在另一部文献中被明确记载为执掌国家音乐的太乐令。据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齐永明中,释宝月为太乐令。”太乐令,“北齐为太常寺太乐署长官,从八品上,掌诸乐事。”品级虽不高,却服务于帝王。《南齐书》:“太乐令一人,丞一人。”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释宝月诗五首,据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载:齐武帝“布衣时,尝游樊、邓。登祚以后,追忆往事,作《估客乐》,曰:‘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感忆追往事,意满辞不叙。’帝使乐府令刘瑶管弦被之教习,卒遂无成。有人启释宝月善解音律,帝使奏之,旬日之中,便就谐合。敕歌者常重为感忆之声。宝月又上雨曲,凡四章。”
南齐(479-502)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仅有二十三年,为萧道成所建,史称南齐或南朝齐或萧齐。齐武帝萧赜,萧道成长子,南朝齐第二位皇帝。建元四年(482)即位,年号永明,是为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去世。《尧山堂外纪》中关于释宝月的故事,说的是萧赜“登祚以后”,也就是当上皇帝以后的事了。
释宝月的生卒时间及生平不详。据以上资料,可以推定,释宝月当活跃在南齐存在的二十三年间。释宝月向齐武帝献“四章”,以及《文献通考》载其永明中为太乐令的二件大事,当发生在萧赜登上大宝之后——即公元482年到493年的十一年间。
与铜官窑诗一首近似的释宝月诗,录如下:
有僧长寄书,无信长相忆。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后来,释宝月“四章”诗中的第二章,即被“窑人”题写上了长沙铜官窑,原诗如下: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文章插图
(铜官窑“有信数寄书”壶)
铜官“窑人”将第一个“信”字改成了“僧”字,将“数”字改成了“长”字,将“心”字改成了“长”字,其他原文不动。
我想,释宝月诗的书写者——铜官“窑人”,应该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个佛门弟子,故改“信”成“僧”,变“数”为“长”,而易“心”为“长”,或者说,将“长”字,换了个位置。全诗,改了三个字,似乎在意境上,更接地气了些。
如果说,释宝月的原诗,更具禅意。那么,三百年后,经“窑人”改造过的这首,或许就是“窑人”自己当时的心情写照,已然蜕变成了一首表达爱慕,寄托相思的情诗了。
2.梁武帝“国师”志公禅师
释宝月在萧齐永明(482—493)时期任太乐令,无独有偶,同时期的另外一位高僧——志公禅师的诗文也曾出现在铜官窑器物。
志公禅师(418—514),南北朝宋、齐、梁时期的高僧。据清严可均辑《全梁文》 卷七十一:“宝志一作保志,俗姓朱,金城(今甘肃兰州)人,宋泰始中年已五六十,俗呼为志公。齐永明中迎入华林园,寻住东宫后堂,天监十三年卒,葬钟山。”
志公禅师年少出家,参禅开悟。刘宋泰始年间(466—471),即被称为“神僧”。齐武帝供养禅师于华林园。后来,被粱武帝尊奉为“国师”,时常长谈,请开示法要。由于梁武帝的倚重,也就有了清吕熊《女仙外史》“古来志公禅师,叫做‘缁衣宰相’”的记载。
志公禅师道行高深,《全梁文》称其“迹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全唐文》载“志公和尚者,实观音大士之分形者欤。”
推荐阅读
- 考古学?阿卡得文字
- 「静夜有声」忆江南
- 忆江南
- 《老人与海》一书,用朴素无华的文字,让人充满了精心的表现力
- 一枚钢针,一块玉石,四个细小的文字,让他得报大仇
- 伤感爱情文字图片 关于爱情的图片带字
- ?绝句·迟日江山丽
- 幻书启世录:最强文字纠正员莅临?听到名字太有意境了!
- 想知道江南对外贸易真相?看陶瓷就行了
- 题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