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应邀到访浙江工商大学,为浙商大600余师生和杭州、宁波、温州三地盛和塾150位塾生作了一场题为《稻盛人生哲学的精髓》的精彩分享,以下为问答实录。
口述:曹岫云
来源:盛和塾、正和岛
01、制度设计:基于“人性恶”还是“人性善”?
问:作为人,何为正确?对于每个人而言,标准恐怕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生长环境都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同,不同国家民族的人更是千差万别。曹老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曹岫云:这是一个很好而且很重要的问题。谢谢你提出这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但请你继续思考和追问下去。
的确,如你所说,因为各人成长环境等要素不同,所以价值判断的基准也不同。如果从个人得失或好恶出发来判断,对于“何为正确”的答案当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然而,“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问题追根究底,最后无非是一个利己和利他平衡的问题。
稻盛先生刚进日航,在干部会上他开诚布公说:“我判断事情是有基准的,这个基准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
日航干部们一时反应不过来。
稻盛说:“大家反应不过来没关系。但请你们把这句话放在脑海里,遇到问题时,把这句话拿出来对照,然后采取行动。”
当有的干部表示靠这种小孩都懂的道理无法拯救日航时,稻盛就发怒了:“连作为人应该做的好事和不应该做的坏事都分不清,连这样的判断基准都不能理解、不愿接受、不肯实践的人,请你们赶快辞职。因为靠这样的人无法重建曰航。”
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一判断基准,换句话说,就是判断基准不是利害得失,而是是非善恶。再换句话说,做人做事的出发点不是利己,而是利己也利他。
这有可能做到吗?完全可能。因为“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皆可以为尧舜”;“知善知恶是良知”。 这些古训道破了我们人的本质特性。
但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是自私的动物,追求自身利益乃至权力的最大化,才是人的本性。以是非善恶也就是以利他之心做判断的基准,是根本不可能的,是违反人的本性的。提倡利他哲学是十足的虚伪。
然而,稻盛先生认为,善恶在人心中同居,而我们人有选择的自由。我想称“人为万物之灵”,主要就“灵”在这里。就是说,人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有假丑恶的一面,假丑恶这个“心中贼”虽然难破,有时还很猖獗,然而,它却不是我们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良知,是真善美。
因为人有假丑恶的一面,再好的人也难免一时糊涂。所以在制度设计上,应该基于人性恶的理论,建立玻璃般透明、多重确认、一一对应等制约机制。
但更多更重要的应该是基于人性善的理论,领导人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领大家,把人的本质特性即真善美发扬光大。
稻盛先生就是这么干的。他用他的利他哲学,言教身教,仅仅一年,就改变了日航三万二千名员工的意识,让众人的真善美焕发出来,每个人每天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工作,不断改革改进。这么做的结果,日航的业绩一下子从谷底飙升至峰顶,达到全世界航空业第一,并遥遥领先。这个事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照反省。
作为人,
应该正直,不应该虚伪;
应该勤奋,不应该懒惰;
应该谦虚,不应该傲慢;
应该勇敢,不应该卑怯;
应该知足,不应该贪婪;
应该乐观,不应该悲观;
应该自利也利他,不应该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换句话说,就是按照我们人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办事。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利他也利己。
这就是人生的真理。这与人的出生成长环境、所受教育、国家民族的差异没有关系。它是超越国家、民族、人种、语言、行业、男女老幼甚至超越时代的普遍性的真理。
人与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具备同样的良知。人与人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有没有觉悟良知,并将良知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这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说:
推荐阅读
- 梁山三大女将,两位都爱开店,一位做正经生意,另一位却要人性命
- 俗语“说曹操,曹操到”,下半句鲜为人知,却也无人敢提
- 人人都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下半句更经典,但鲜为人知
- 这2位撑起了半个东晋,一位是奇女子诸太后,另一位鲜有人知!
- 此人梁山一位悍将,为人低调却秒杀李逵,征讨方腊马踏身亡
- 它是古代吉祥宝物,人见人爱广受贵族欢迎,却受到一位皇帝的厌恶
- 刚当了状元,科举考试就取消了,最后一位状元人生有多荒诞
- 中国“从未改名”的一座城市,沿用3000多年,只因出了一位美人
- 那么多版黄蓉,她是最让金庸老先生满意,又美又灵的一位!
- 《最会做职业规划的历史名人》第二季:范蠡为何能成为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