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忠武|太昊陵岳忠武祠《前·后出师表》与袁氏家族的渊源

大家好,我们的思淼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文:倪莉"题记:谨以此文铭记九一八,致敬一代代前仆后继的英烈们!如今虽逢盛世,但强敌虎视眈眈,周边纷扰不断,世界并不太平。今天,我们用详尽的史料来考量和挖掘太昊陵岳飞祠前的武穆手书《前·后出师表》精神的当代价值,就是基于弘扬中华民族气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也寄望感召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用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精魂,铸就民族脊梁。正是我们民族特有的“忠烈”精神和一代代人传承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儒家思想,才是支撑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这亦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爱国之心。铭记历史,追思先烈,致敬先贤!就是致敬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激励吾辈自强的报国斗志。笔者在行文中,由于时间仓促、识见不足,或多有笔力不逮,当在师友留言中集思广益,不断完善精进。您的宝贵提议和批评,将对本文大有助益。在此,笔者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岳忠武|太昊陵岳忠武祠《前·后出师表》与袁氏家族的渊源
文章插图
摄影:郑磊被尊为三皇之首的“人文始祖”伏羲氏长眠之陵园——太昊陵,几千年来一直香火鼎盛,并留存诸多历代名家碑刻。它们主要分布于陵园区、碑林等处,是中华文明风雨沧桑的历史见证。这些布满斑驳岁月痕迹的碑刻铭文,各领风骚,相映生辉。或温润隽秀,或磅礴大气,或酣畅淋漓,或苍劲挺拔,给太昊陵景区增添了浓浓的文脉气息和墨香雅韵,更奠定了“天下第一陵”的崇高地位。
 岳忠武|太昊陵岳忠武祠《前·后出师表》与袁氏家族的渊源
文章插图
近日,太昊陵文保中心的雷铁梁在其朋友圈发布了太昊陵岳忠武祠(岳飞观)西墙所镶一代爱国名将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碑刻,是由袁保恒(袁甲三之子,袁世凯叔父)所制,并遍寻资料,考究出其背后的故事及具体年代一事,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更勾起了一段袁氏家族与陈州府(今淮阳)渊源深厚、跌宕起伏的传奇往事。
 岳忠武|太昊陵岳忠武祠《前·后出师表》与袁氏家族的渊源
文章插图
太昊陵现存的岳飞手书真迹《前·后出师表》共有三十九块碑刻(算上两块朱元璋亲笔题写的:纯正不曲、书如其人),就镶嵌在陵内岳飞观西侧的墙壁上。说到这个颇有来历的碑刻,就不得不提袁氏家族的兴衰。晚清时期翰林院侍讲学士袁保恒是晚清漕运总督袁甲三的二公子,也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袁世凯的堂叔。他不仅担任过内阁学士、刑部左侍郎等职,还曾任左宗棠、李鸿章的重要幕僚。作为外忧内患的晚清朝廷的得力干将,他长期跟随父亲袁甲三剿灭太平军、捻军,并于光绪四年因河南特大旱灾,饿殍遍野,日夜为救灾操劳而染上霍乱,死于赴开封帮办赈务的任上。由于当时的陈州府是周口地区的文化政治的中心,老家项城的袁氏家族自袁甲三起,这一支族人就长期居住在陈州府,至今淮阳区老城区依然存在的“袁公馆(袁家花园)、袁甲三专祠、袁甲三陵墓(袁大坟)”等旧址。
 岳忠武|太昊陵岳忠武祠《前·后出师表》与袁氏家族的渊源
文章插图
这样一份珍贵的武侯墨宝碑刻,怎么在太昊陵出现了呢?咱们先从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的由来说起。作为一代名将、儒将的岳飞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前、后《出师表》?《后出师表》的自跋中,岳飞写出缘由——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八月前后,岳飞过南阳遇到下雨,夜宿武侯祠。听着不绝于耳的淅淅秋雨,他借着昏暗的灯光,看着武侯祠内的题词,面对此情此景,内心五味杂陈。他一再细读孔明前后出师二表,不禁潸然泣下,一夜无眠。次日晨,祠内的道士拿来文房四宝,请岳飞题字。岳飞提笔急书前后出师二表,边书边泣,感触良多,一气呵成,以抒发他心中的抑郁。孔明要兴复汉室,岳飞要恢复中原,都是外有强敌、内有掣肘,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不禁产生共鸣,心有戚戚,泣然泪下。由于岳飞激昂悲慨的书写情绪,所以从前《出师表》开始,书法厚重端庄,粗犷大气,字体稍大,多用行楷。随着篇幅的推移,书法渐渐发生着变化, 逐渐行草交错,满篇看来,刚劲和骨力逐渐成为主旋律。而后《出师表》的后半部分,书法全演变成了狂草。笔墨挥毫气贯首尾,字里行间让人不禁联想起岳飞驰聘沙场、报国无门的气魄雄姿和悲壮情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