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胃食管反流病医患聊中医(上)
写在前面的话本文转载自:反流中国
在中国 , 或者但凡有华人的地方 , 生了病都会想到中医 , 胃食管反流病自然也不会例外 。 有些患者会对西药及手术产生恐惧 , 所以总会问问在这种病症上 , 中医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 小编没学过多少中医 , 一直认为中医就四个字——“博大精深”!
有一首诗也让小编印象深刻:“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中医一半深” 。
文章插图
不过既然有了需求 , 从普及知识的角度 , 小编这次也就翻阅各种文献、书籍、指南 , 引经据典 , 穷尽脑汁 , 写了几篇文章 , 打算从中医的角度 , 聊聊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辨证、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 还是那句话 , 既然是聊聊 , 说话的氛围就不要太紧张了 , 各位看官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 , 把小编说到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拿去 。 欢迎大家踊跃留言 , 共同讨论(如果有中医大家参与那就更好了!) 。
中医辨治历来都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 小编权当抛个砖 , 有玉的尽管砸过来 。
胃食管反流病 , 从机械论的角度来看 , 是种运动障碍性疾病;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 , 又是种功能性疾病 。 从西方工业革命发展出来的西医 , 在治疗动力性疾病上占据很大的优势 , 例如骨折(运动系统)、溶栓(血液动力系统)等等 , 在胃食管反流病中 , 如若合并了食管裂孔疝 , 手术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 无它 。 但是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方面 , 则有些差强人意 , 例如脑卒中的后遗症、运动损伤的恢复 , 康复治疗远远落后于临床的发展 。
文章插图
许多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除了反流引起的症状以外 , 常常合并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呃逆、嘈杂易饥、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畏寒怕冷、夜不安寐、腹痛腹泻、神疲乏力等胃与全身症状 。 此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就能发挥其辨证论治、综合调理的优势 , 可取得比单纯应用抑酸药更好的疗效 。
因此 , 改善患者胃与全身其他症状 , 是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与优势 。
中医认为 ,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虽在食管和胃 , 但与肝、胆、脾、肺等脏腑关系密切 。 其基本病机是肝胆失于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 , 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 疾病的过程中可产生气、血、火、痰、食、湿、虚等诸多病理变化 , 使病情缠绵难愈 。
文章插图
与西医里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分多种原因相比 , 中医的病机似乎很简洁明了 , 但其实也一样充满了不同见解和争议 。 而且不单单是在病机、辨证、诊治上 , 就连在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上 , 也争议良久——如何给胃食管反流病定个合适的中医名?
在古代中医文献中 , “吞酸”、“反胃”、“胸痹”、“呃逆”、“梅核气”、“噎膈”、“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中都可找到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内容的描述 , 但其中的任何一种作为病名 , 都不能全面代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证、病因、病机的特点 。
现代中医曾以“食管瘅(音dan)”命名 , 但未被普遍采用 。 在2009年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深圳)》中 , 仍只是笼统的提出:“根据主症归属于吐酸、食管瘅等范畴” 。 直到发布《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版)》 , 应该才算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名称定为“吐酸病” 。 而“食管瘅” , 现在多指“反流性食管炎” 。
小编认为 ,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争论 , 在于胃食管反流病就是一个器官(食管)带着另一个器官(胃)在体内兴风作浪 , 而中医的脏腑却代表的是一个系统 , 难以具体到某一个或几个器官上 。 例如 , 中医里的肝 , 绝不是你身体里的那个肝 , 它不是分泌胆汁的地方 , 而是主疏泄、主藏血 , “藏魂”之处;中医里的肾 , 也不是你身体里的那两个肾 , 不单单是为了生成尿液、排泄尿液(主水) , 而是主骨生髓 , 主藏精、生殖之处 。
推荐阅读
- 对于食管癌,做好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 「医患故事」寒冷的冬日送你一朵小红花
- 「感人的医患故事」 山西省汾阳医院:伤口护理“乳腺”缘
- 老中医不外传的抗癌秘方,每天喝“它”,肿瘤悄悄消失
- 身体出现这6个信号,要高度警惕食管癌
- 全球超一半食管癌在中国,到底吃错了什么?总结起来你或不相信
- 身体频繁出现4个信号,或是食管癌来报到了,及时检查不要拖
- 警惕!反流性食管炎的4种典型症状,早发现早治疗
- 吃火锅一时爽,天天吃可要小心“烫”出来的食管癌
- 趁热吃也会得癌症?吃的太烫,小心得食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