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是出了名的好酒,比如一向带兵有方的杨志,也吃了酒的亏。当时若是没有酒,凭着晁盖等七人,要劫取生辰纲恐怕绝非易事。
鲁智深好酒,和李忠,史进三人吃饭时,直接要了四角酒。一角是四升,换算成550ml的矿泉水,相当于32瓶。
武松一人能喝两角酒,相当于十六瓶。当然,这只是平常聚会,若是真的喝到酩酊大醉,可能在数量上还要加倍。
鲁智深两次大闹五台山都是酒惹的祸。当时鲁智深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发了文书捉拿。后来得以遇到所救的金翠莲,当时金翠莲已成赵员外妻室。
在赵员外的安排下,承蒙智真长老慧眼,鲁智深在五台山剃度做了和尚。
可是鲁智深这个和尚却有些怪,一不打坐,二不念诵佛法,亦不曾参悟经典,整天吃吃睡睡,没事就闯闯祸,甚至连厕所都懒得去,直接在佛像后面如厕。
第一次大闹五台山是因为赵员外好长时间未曾送酒肉上山,口里面觉着清淡。在山前凉亭坐着,看到有一个村汉担着两桶酒,抢来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一桶。一桶酒的不知多少,但是书中用了一个“担”字,想来也是够分量的。若是轻一点,就用“提”了。
第二次大闹五台山,喝了一桶加十碗酒,还吃了半只狗腿,看来鲁智深不仅力气大,肚量也大。
文章插图
武松的战绩就更辉煌了,武松说自己吃一分酒就有一分本事。比如在景阳冈,喝村酿的白酒,平常人喝三碗就醉了,武松前后共喝了十八碗,还能打老虎。
在醉打蒋门神时,更是无三不过望,每遇到一家酒家,就要吃三大碗酒,一共十二三家酒家,算一下酒量也是惊人,而且喝了这么多以后还不妨碍发挥自己的真本事“鸳鸯拐,玉环步”。
这些江湖人士上了梁山,也是整日大摆宴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么能让这些好汉们大碗只顾筛来的酒到底是什么样子?
首先,梁山好汉喝的酒,肯定不是现在的白酒。换了现在喝的五十多度的白酒,喝一大桶下去,估计早就去极乐世界报到了。现在喝的白酒,是在清朝才开始广泛流传,在这之前,大多都是黄酒或者米酒。
宋朝时盐酒属于官营,也允许有一小部分私营,或者是在官府买酒曲,酒曲价格一斤一百五十五钱。
文章插图
如果你够胆,不在官府买酒曲,我自己造,也可以。私造酒曲,五斤以上,人头不保。
后来,大家都嫌自己酿酒麻烦,直接从官府进货,搞代销。但是宋朝时已经有了类似于物价局的机构,你从官营酿酒司进货是高价,在市场上销售,这个定价不由你,而且这卖酒产生的利润,一大半还要上缴国家,所以酒的生意不好做,官府和民营的店铺时常赔本。
倘若嫌官方价重,从黑市购买:“民持私酒入京城五十里,西京及诸州二十里者,至五斗处死。”以此看来,贩卖私酒,属于高危行当,所卖的价格不一定比官营的便宜。
梁山上喝的酒,自然不可能在官府购买,小酒店也满足不了庞大需求。所以梁山上喝的酒,要么是自酿的,要么就是抢来的。比如在第二十回,晁盖上山,刚打败了官府追兵,摆庆功宴。
众头领大喜,杀牛宰马,山寨里筵会。自酝的好酒,水泊里出的新鲜莲,藕并鲜鱼,山南树上自有时新的桃,杏,梅,李,枇杷,山枣,柿,栗,之类,自养的鸡,猪,鹅,鸭,等物品,不必细说。
北宋时期酿酒,主要是用粳(大米)、糯(糯米)、粟(小米)、黍(糜子)、麦(小麦)酿酒。
文章插图
京都用糯米制造酒:呈浅黄色。《宋史》在京酒户岁用糯三十万石。度数约在十五度到十八度之间。
推荐阅读
- 他在梁山屡立奇功却默默无闻 流落海外终成一国之主
- 被主人带走的妖怪会是什么下场最惨的莫过于这只妖怪
- 水浒传中此人进攻能力不输武松,可惜防守能力差,被武松轻松杀死
- 梁山三大女将,两位都爱开店,一位做正经生意,另一位却要人性命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北宋灭亡时梁山好汉大部分还在世,他们表现怎样?真令人失望透顶
- 除了宋江,还有哪些人在梁山拥有实权
- 《水浒传》兵器排行榜,个个不凡,可媲美青龙偃月刀重量是它!
- 梁山最不合群的好汉,在梁山没一个朋友,生病后没人照顾病逝
- 此人虽在梁山扮演不起眼小角色,但却对梁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