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细节敏感期,父母可以这样做

《蒙台梭利的早教全书》里提到:孩子处在敏感期时 , 内心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对外界的一切产生尝试或学习的兴趣 , 直至他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或敏感性减弱 , 这股动力才会慢慢消失 。
所以 , 作为家长 , 我们不能横加阻拦 , 要顺势而为 ,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 , 给他们探索的自由 ,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敏感性的指令行事 。

  • 不要打断孩子
以前 , 每次带孩子出门 , 总想着让她看些有意义、有观赏价值的事物 。 后来终于转变过来思路 , 我们所谓的"有意义" , 在孩子眼里很可能一文不值 。
【抓住孩子细节敏感期,父母可以这样做】她就是对一只蚂蚁、一个小洞感兴趣 , 我们又凭什么粗暴地打断呢?这就是她处于敏感期的表现 , 她自己一个人在一边慢慢琢磨 , 这本身就是对专注力的锻炼和强化 , 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
  • 珍视孩子珍视的
当孩子对某些东西感兴趣后 , 他就会有意识地去收集 。
我女儿就有一个"百宝箱" , 各种树的叶子、沾着土的小石子、各种颜色的纽扣 。 每次她搬出箱子来"显摆"的时候 , 都会小心翼翼 , 又不无满足地摆弄着她的宝贝 。
我想 , 这大概便是无意义的幸福吧 。
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盒子 , 专门用来存放她的东西 。 赋予这些"无用"的东西一种仪式感 , 就意味着是对孩子这种行为和心理的保护 。
国外有位摄影师妈妈Melissa Kaseman , 她曾用相机记录下4岁儿子从学校带回来的东西 。 有珠子、树叶、线头、干花、玩具蝎子、小木棍 , 等等 。 这些东西是孩子每天的成长记录 。
未来某天 , 当我们拿出来和孩子细细品的时候 , 该是多么惬意的时光啊 。
  • 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和创造
有位网友讲过一件事 。 小时候 , 他和爸爸去公园 。 他捡了一块特别圆的鹅卵石 , 觉得很新奇 , 就拿在手里摩挲 。 爸爸看见后 , 惊讶地说:"哇 , 不得了 , 这个娃娃有前途 。 "
为了满足他对石头的好奇心 , 爸爸之后就经常带着他去花鸟市场、文玩市场 , 从雨花石到灵璧石 , 从绿松石到黑曜石 , 从玛瑙到翡翠 , 从把件到扳指 。 只要是能接触到的 , 都尽量为孩子提供观察的机会 。 每次观摩回来 , 他内心都会生出一种富足感 。
面对孩子发现的"新大陆" , 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 也不要不当一回事 。 孩子捡回树叶 , 那就和他一起做标本;孩子捡回石头 , 那就和他一起观察纹路 。 和孩子一起探索 , 并给予肯定 ,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外界的鼓励和认可时 , 他们才会有继续探索的可能 。
  • 不要把大人的价值认知 , 强加在孩子身上
知乎上有位网友讲过这样一件事 。
小时候 , 他兴冲冲地捡了一大包树叶回家 。 妈妈看到后 , 说这些都没用 。 你喜欢捡树叶 , 就去捡点杨树叶 , 还可以喂羊 。
他拿着包出门 , 却突然觉得 , 好没有意思 。 从那之后再也没有捡过树叶玩 。
小孩子捡树叶 , 是对世界充满好奇 , 是把树叶当做有趣的小东西 。 孩子的思维不同于大人 , 他们对于事物的价值评判也不依据于是否有实用价值 。
如果我们把兴趣这件事当成一个任务分配给孩子 , 那于孩子而言 , 就不再有任何趣味了 。
同样 , 当我们在了解了孩子的细节敏感期后 , 特意拿一大堆精细的东西去培养 , 孩子从中体会不到任何乐趣 , 结果也是过犹不及 。
所以 , 我们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 , 做到不强制 , 不打压 。
结尾"敏感期教育的实质 , 其实是环境的教育 。 "所以 , 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 。
孩子需要根据自己的见闻来塑造自我 , 进而将这些事物转化为个性发展的重要部分 。 这种特殊的敏感性 , 能够帮助孩子认知世界 。 通过观察能力和吸收能力的提高 , 他们会逐步适应周围的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