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市南皮县刘八里乡,有一个令人惊艳的古村——双庙村。他于明朝初期定名,相传张氏迁居此地,因村东有两座庙,故取名为双庙。近年来,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热潮,双庙村以张之洞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和提升文化品位,将环境整治与古村落旅游开发相结合,小村变得更美、更有古韵。
文章插图
再现“张之洞故里”的历史底蕴
介绍双庙村,不能不提的是张之洞,他就是双庙村人。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自幼聪颖过人,步入仕途后,办实业、兴教育、修铁路、固堤防、练新军,影响了晚清政治30余年。
2018年沧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中,张之洞纪念馆惊艳亮相,向世人诉说着他的传奇经历。
走进张之洞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之洞的坐像,只见他头着顶戴、身披官服,长须垂胸,目视前方,一脸凝重。
纪念馆总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分为“张之洞之路”“香涛百年 风云仕途”“自强求富 经邦济世”“改革军制 御侮救亡”“维护主权 外交纵横”“中体西用 教育变革”“薪火相传 遗泽后世”等多个陈列展厅。
半山亭、书屋、兵工厂生产的枪和炮、新式织机……徜徉在历史图片和珍贵文物中,置身于复原的逼真场景,让人深刻感受到张之洞为中华民族重工业、轻工业及近代军事作出的贡献。
离张之洞纪念馆不远,便是张公祠(张之洞墓园)。院内,张公墓矗立其中,碑文仍然清晰可见。这里的看墓人说,每年都有张之洞的后人和相关学者前来祭拜。
双庙村边的南皮县第一中学,已有百年历史。其前身“慈恩学堂”,是1904年张之洞回南皮祭祖,用慈禧给的赏银和自己为官积攒的一万多两白银捐建。百年风雨沧桑后,琅琅书声依旧不断。
文章插图
涵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气息
如今的双庙村,以张之洞文化为底蕴,已蝶变为多彩的文旅小镇。
来到村中的张之洞广场,还未下车,就被几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所吸引。双庙文旅小镇管委会主任杨勇说,这里是文旅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南皮县共有37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已经有剪纸、泥塑、陶艺、醋、酒等5项成功入驻我们文旅小镇。”杨勇介绍道。
走进剪艺斋剪纸馆,一位老人正手持剪刀在纸间游走。视线随刀尖穿梭,时光仿佛在此刻静止。还未回过神来,一只红鲤鱼跃然手上。这是被当地称为“中华巧女”的杨淑珍老人。自12岁学习剪纸,她已与这门手艺共度了60多年。两个月前,杨淑珍将工作室从城区搬至双庙村,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将乡土生活栩栩如生镌刻下来。每周,还有游客专程赶到剪艺斋来学习剪纸。
告别杨淑珍老人,转身走进陶瓷书画馆,眼前成了白色的世界。
陶瓷书画馆的主人张木石,是一位书画家,更是一位爱瓷人。在这间工作室里,张木石亲手制作一件件瓷器,再将南皮文化一点点书画在上面。
“你知道吗?小心翼翼、望文生义等耳熟能详的成语都与南皮有关。”不要怀疑自己的耳朵,采访人员也是看到了南皮成语故事八件套茶器,才充实了自己的知识面。除了回溯历史,现代标识——“品味南皮”公共区域品牌也在茶杯、茶罐上刷出存在感。几个字虽简单,却藏着“祁家御膳窝头”“孙家老席八大碗”“阿杜土鸡”等令人垂涎的南皮味道。
毗邻陶瓷书画馆,还有陶瓷制作工作室。如果对瓷艺感兴趣,游客们还可体验拉胚、晾干、立胚、挂釉、烧制等多道制瓷工艺。
广场一隅,还有一座健康体验馆。整洁的小屋中,现代体检设备已经就位。游客到访,只需按引导操作设备,几分钟内就能知晓健康情况。
文章插图
雕琢惊艳四方的宜游胜地
推荐阅读
- 今天,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人物类纪念馆迎来建馆70周年
- 聂耳故居纪念馆成国家级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 文化之旅|曹雪芹纪念馆
- 发现125座古墓的广雅中学,是张之洞筹建,有百年历史
- 薛绍彭《大年帖》深得“二王”遗韵
- 张之洞|学会张之洞“放下身段、灵活变通,干练圆滑”这三招,成功可待
- 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开放
- 古镇游埠之郎静山纪念馆
-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 四平战役纪念馆文创产品亮相第五届吉林雪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