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策划南欧北梅顶流同台

张謇策划南欧北梅顶流同台
张謇策划南欧北梅顶流同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謇与梅兰芳合影 (南通 , 1922年6月)
一百多年前 , 清末状元张謇以“实业救国”为己任 , 致力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同时指出:“实业可振兴经济 , 教育能启发民智 , 而戏曲不仅繁荣实业 , 抑且补助教育之不足” , “教育以戏剧为易观感 。”为此 , 他在南通不遗余力地投身教育和戏曲事业 , 创建戏曲学校 , 培养戏曲人才 , 振兴国粹京剧 。
张謇和梅兰芳相识于1914年 。1917年 , 时年65岁的张謇赠诗24岁的梅兰芳:“老夫青眼横天壤 , 可忆佳人只姓梅 。”抒写了内心对这位京剧奇才的高度赏识 , 并多次写信给梅兰芳 , 表示自己将创办戏校 , 诚请当时已誉满梨园的梅兰芳鼎力相助:“可奋袂而起 , 助我之成也 。”彼时 , 中国戏剧界有“南欧北梅”之称 , “南欧”指欧阳予倩 , “北梅”即梅兰芳 。梅兰芳非常感激张謇的信任 , 但他婉言相谢 。他在回信中说:“……代组学校 , 本应勉效绵薄 , 只以知识短浅 , 未克如愿 , 实深愧歉 。”
1919年5月 , 张謇在戏剧家、京剧旦角欧阳予倩的支持和协助下 , 在南通筹建戏剧学校 。9月中旬 , “南通伶工学社”(今健康路严家巷4号)正式成立 , 成为我国第一所培养京剧人才的新型戏剧艺术学校(以昆曲为基础 , 京剧为主体) , 张謇担任董事长 , 其子张孝若出任社长 , 梅兰芳为名誉社长 , 欧阳予倩就任主任并主持教学工作 。欧阳予倩不仅举家从上海来到南通亲自教戏 , 还聘请了一批颇有名望的老师 。欧阳予倩随后提议 , 学校还应建造一家演出场所 , 作为实施戏剧改革的实验基地 , 并使之成为与伶工学社相配套的新型戏曲剧场 。不久 , 张謇在南通城西南、桃坞路西端建造了“更俗剧场” , 它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孙支厦仿上海新舞台设计 , 外观呈马蹄形 , 由观众厅、舞台、四合院、演员宿舍等构成 , 所谓“更俗” , 意指“更除恶习旧俗 , 树立文明新风” 。
伶工学社成立后 , 梅兰芳在给张謇的一封信中写道:“……有予倩先生出来办理甚妙 。久知予倩先生品学兼优 , 艺通中外 , 将来剧场、学校均必尽美尽善 , 较澜(梅兰芳在信末署名‘梅澜’)为之胜万倍矣 。”而对于张謇盛邀他赴南通演出 , 更是欣然应允:“闻命之下 , 欣幸无似 , 届时倘无他故 , 定当前往 。”
为迎接梅兰芳的到来 , 张謇在郊外专门修建了一座牌楼 , 取名“候亭” , 以示对梅兰芳的尊重和推崇 。又在更俗剧场的前台大门楼上 , 新辟了“梅欧阁” , 藉以纪念梅兰芳和欧阳予倩相会南通 。梅欧阁由三间青砖瓦房及东西两个阳台组成 , 约80平方米 , 窗明几净 , 清雅脱俗 。张謇亲笔题写了匾额“梅欧阁”三字 , 笔法遒劲 , 气势雄健 , 旁边还张挂了一幅他自撰自书的对联:“南派北派会通处 , 宛陵庐陵今古人 。”联语借用梅圣俞(宛陵)、欧阳修(庐陵)两位古人的籍贯 , 暗切梅兰芳和欧阳予倩两位艺术家的姓 , 盛赞了“南欧北梅”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 及同道之谊 , 期盼剧界南北两位泰斗同台聚首 , 团结合作 , 推进传统戏剧的创新发展 。梅兰芳深刻理解张謇的良苦用心 , 后来他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回忆说:张謇设立梅欧阁 , “这是他有意用这方法来鼓励后辈 , 要我们为艺术而奋斗 。”
1919年农历重阳节 , “更俗剧场”落成庆典隆重举行 , 张謇力邀梅兰芳莅临开幕仪式 , 并献演代表作《贵妃醉酒》 。当时 , 梅兰芳在汉口刚结束演出 , 张謇派“大和轮”专程将他接至南通 , 亲自迎接 , 并在更俗剧场召开欢迎会 , 当晚又在“濠南别业”设宴接风 。翌日 , 北派魁首梅兰芳与南派泰斗欧阳予倩在更俗剧场同台献艺 , 联袂演出 , 前后11天 , 场场爆满 , 盛况空前 。一出《游园惊梦》 , 一出《思凡》 , 精彩绝伦 , 艺惊通城 , 观众无不击节称赏 , 叹为观止 。张謇每场必看 , 对梅兰芳的精湛演技赞赏不已 , 梅兰芳每唱一出 , 他便赋诗一首 , 隽词妙句 , 让梅兰芳大为感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