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924年鲁迅与泰戈尔见面,晚宴中途拂袖而去,说:一塌糊涂(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文人相轻 , 意见相悖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虫一般" 。鲁迅的这番言论 , 是如此的慷慨激昂是如此的振奋人心 。
那么认为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鲁迅先生 , 与认为"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的泰戈尔 , 在1924年见面后 , 鲁迅为何在晚宴进行到一半就拂袖而去 , 还说了四个字"一塌糊涂"?泰戈尔自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以后 , 就成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的"香饽饽" 。
来邀请他访问的国家 , 络绎不绝 , 其中就包括了中国 。他的一生中三次访华 , 声势最浩大的莫过于1924年那次 。当时第一次踏上神州大地的泰戈尔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 最后又去往北京 , 此间林徽因与徐志摩全程陪同 。
鲁迅|1924年鲁迅与泰戈尔见面,晚宴中途拂袖而去,说:一塌糊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至今三人的合照还在网络上流传 。这期间恰好碰上了泰戈尔的生辰 , 徐志摩等人为这个远道而来的好朋友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宴席 。席间去了当时中国大半个文坛的人物 , 而鲁迅碍于情面也到场出席 。
在泰戈尔的生日宴会上 , 徐志摩等一众人极尽谄媚不停的恭维着泰戈尔 , 而一旁的众人也跟着一同吹捧 。鲁迅坐不住了 , 他没有想到这些看起来道貌岸然的人 , 一个个竟然这么会"装" 。于是 , 鲁迅在晚宴中途就愤然离去 。
临走前说了四个字"一塌糊涂" 。即使知道这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 , 但鲁迅不愿再让自己的身心备受折磨 。可能在他看来这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其实 , 从后来鲁迅的文章中可以知悉 , 他这么做是对事不对人 。
鲁迅|1924年鲁迅与泰戈尔见面,晚宴中途拂袖而去,说:一塌糊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如鲁迅后来在杂文《骂杀与捧杀》中所提出的观点 , 捧杀要比骂杀更为恐怖 , 而徐志摩等人的行为近乎于捧杀 。鲁迅本人其实是很尊重泰戈尔的 , 也很认同他在反帝国主义事业上所建立的伟大功绩 。
但对席间中国文人的那副嘴脸 , 鲁迅只能用"耻为伍"来表达 。鲁迅知道泰戈尔很伟大 , 也承认其优秀 , 但想不到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文人们竟然会如此的"自轻" 。鲁迅所追求的是与泰戈尔的平等交流 。
大家可以互换写作经验、可以为彼此讲述自己的国情和对未来的看法 , 这才是真正的平等相处 。而不是像徐志摩这样 , 说一些溢美之词 , 好像是能从泰戈尔身上得到什么似的 。所以说鲁迅并不是看不起泰戈尔,而是看不起徐志摩这些人 。
鲁迅|1924年鲁迅与泰戈尔见面,晚宴中途拂袖而去,说:一塌糊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不仅仅是鲁迅 , 当时以及后来都有许多文人很看轻徐志摩 。金庸先生是徐志摩的表弟 , 从小就听闻表哥的那些风流韵事 。所以 , 在金庸的眼中表哥是个"坏人" , 也正因如此 ,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但凡涉及到表哥 , 就都是负面形象 。(三)、互相尊重 , 不应过度吹捧
泰戈尔曾写下"生如夏花之绚烂 , 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样的绝美诗句 , 他的文学功底的确十分深厚 。也正因此有人认为 , 鲁迅是忌妒泰戈尔刚刚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 , 所以才会"文人相轻" 。
事实并非如此 , 倘若鲁迅是这么想的 , 那他就不是鲁迅了 。那么 , 从鲁迅的拂袖离去以及他的态度 , 能给世人怎样的启示?首先 , 与人交往当平等 。像泰戈尔那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 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来到中国大家客套的一番也无可厚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