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商君书·境内》里,明确记录点验首级的程序:
…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
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
…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
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
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
…以战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
译文:
秦军每五人设有屯长,每百人设有百将。
如果百将和屯长得不到敌人首级,他就要被斩首;
得到三十三颗以上的敌人首级,就达到军功升迁规定的数目,可以晋升一级爵位。
围攻敌国城邑,斩首八千颗以上,或在野战中斩首两千颗以上,就达到军功升迁规定的数目,各级将吏都能得到封赏。
战斗结束后,把首级示众三天,统计核实,三天后,将军点验无误,赏赐有功战士并加赐爵位。
在永录尸骨坑中发现的这些尸首分家的骨骸和没有躯干的骷髅头,就证明了这种制度的确在秦军得到充分贯彻。
05
覆盖在尸骨堆上的封土,是经过两千年形成的沉积土层,却仅有一尺厚,使李家父子能轻易刨出骨骼。
工作人员通过对坑体的考察,又发现这并不是一个为了填埋尸体而专门挖设的坑,而是一处天然低洼凹地。
这说明,当初秦军处决赵军战俘后,对打扫清理工作非常敷衍,没有专门挖掘填埋坑,而是将尸体抛入附近的沟渠等地势低洼处,草草掩埋,填覆上薄薄浮土...
由此导致随后两千多年间,长平古战场经常会在入夏汛期的一场瓢泼大雨过后,不断有尸骨和兵器露出。
以至于留下了诸如“露骸千步,积血三尺,地名煞谷(《省冤谷记》)”之类的记录。
06
中国文化对于死者遗体,历来都有基于“仁道”精神的处置方式,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魂归故里落叶归根;条件不允许,也要入土为安。
但是长平古战场周边的骨骸实在太多了,当地百姓有心无力,亟需强大的号召力调动起各种资源的“社会名流”出面操作。
这类“社会名流”还真不少,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唐明皇李隆基。
景龙二年(708年),唐朝刚刚经历过“神龙政变”,武则天被逼退位。
作为二十出头的青年皇族子弟,李隆基在这年出任潞州别驾。
长平此时已改叫“高平”,北边与潞州相临,是从长安、洛阳两京出发,前往潞州行程中的必经之地。
李隆基在途经高平时,通过探问村夫,得知在县城以西五里的谷口,尸骨麇集最多,“夜半常闻鬼哭悲泣之声”,以至于周边地名就叫“煞(杀)谷、哭(骷)头、头颅山”。
其中头颅山就得名于建在旁边的“白起台”,他其实是一处“京观”:把敌军的尸体、尤其是砍下来的头颅高高堆起,封土夯实垒成方锥形高台,以此炫耀自己的军威武功。
李隆基在潞州任职的时间不长。
十五年后的开元十年(723年),李隆基正是38岁的春秋鼎盛之年。
这年正月,他自东都洛阳出发,巡行潞州。
他看到高平当地尸骨依然如故,于心不忍,派人将尸骨收集后重新葬殓...
建了骷髅庙...
戾气太重的地名也都改了。
《高平县志·重修骷髅庙碑记》:唐明皇幸潞州,见头颅似山,骸骨成坵,触目伤心,敕有司掩埋之,鸠工建庙,颜其额曰‘骷髅庙’,易其谷曰‘省冤谷’,春秋祭祀,守土者亲诣致祭,历代相因。
07
随着时间推移,高平周边又有大量尸骨被雨水冲涮出来,或被村民刨出。
金朝皇统元年(1141年),出任高平县令的王庭直,写过一篇《省冤谷记》,里面提到两件事:
旧宋运判马城,经过此地,移檄县僚,收拾遗骸。于谷口凿坑深阔,以左右前后沟壑数十里暴露之骸,毕集而掩葬,仍于所掩地启坟祭之,使后人不践履尔。
…继有老农王姓者告:诣去谷十里余,为雨水所崩,岸崖颓裂,露骨数车,愿收而掩之。爰即具礼,尽载于坟围。庭直率本土士众,携酒肴,奉香火,张声乐,具服祝,谨诣其谷,吊以祭之。
推荐阅读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邮票明日推出
- 2262年将会有两个春节
- 千年前, 若这个中国人再多活二十年, 之后就没有宋朝元朝什么事了
- 【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当首场雪遇上首个警察节...
- 【偶像崇拜】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拜关二爷?
- 一人杀20万日本人,日本人要求他道歉,他说你们何曾像中国人道歉!
- 郭麒麟一句话化解“靠爹上位”一个会说话的中国人,到哪都受欢迎
- 漂洋过海寻找丈夫,丈夫却已有家室,从此定居中国,以中国人为荣
- “龙生九子,凤育五雏”,分别是哪九子哪五雏你认识几个